张道陵先居阳平山,后住鹤鸣山,还到了西城山、葛溃山、秦中山、昌利山、涌泉山、真都山、北平山、青城山,精思炼志。永和六年(141年),张道陵着作道书24篇,自称“太清玄元”,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
这次张道陵要玩一把大的,开宗立派,要为子孙创下一片基业。
张道陵精通医术,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收拢民心。
符水中加了强身健体的药材,咒法给人强烈的心理暗示,双管齐下,很快就聚拢了一大批的信徒,弟子户达数万。
当然也有不见效果的,但是解释权在张道陵手上,别人为什么有效果而你没有,那是你不够虔诚。
张道陵这么一说,这些人更加虔诚了;基数大了,总有一些奇迹的,有那么几个原本得了重症,药石无效之人居然就这么好了,自然被张道陵极其弟子作为重点的宣传对象;
至于还是没有效果的那些人,自然是被忽视了;实在要个解释,那么就是你虽然虔诚,但是没有缘分;
缘分这个东西很奇妙,什么解释不通的事都能往里面塞,偏偏百姓还就信这个。
张道陵对信徒有个要求,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
汉安帝元年(142年)张道陵托言太上老君亲降,授“三天正法”,命其为“天师”;同年又授“正一科术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经”,命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又托言太上老君于汉安帝二年下二十四治(布化行道的地区机构):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嘱天师张道陵奉行布化。
于是张道陵在巴蜀地区建立起二十四个宗教活动中心,即二十四治,进而设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宰守。从这时起,道教开始有了正规教团组织“正一盟威道”,后世也称之为“天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