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户司毕业的孩子已经有好几百了,真记不住那么多名字。改成编号就方便多了,不管有没有记忆,只要数一数编号就能大致上了解此人是何时进入、何时毕业,更方便管理。
“大头啊,新工作可还适应?”但所有规则纪律都有特例,比如皇帝就可以不遵守。刚刚教训完王承恩,转眼就当了反面教材。
“托万岁爷的福,三十六头一次出任务就小有斩获,小小的立了一功。”朱三十六本人对皇帝的称呼也没任何异议,立正站直,单手攥拳齐胸,就算是行了大礼。
“此次急着入宫还是走私火炮的事情?”关于统计司的工作洪涛并没有考核要求,这个部门就是将来标准情报机构的雏形,刚刚展开之际成绩并不重要,锻炼筛选合适的人才、逐渐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才是关键。
不过能搂草打兔子获得一些有用情报也不是坏事,朱三十六就是幸运儿之一。他凭借着发现了火炮走私一案,已经从什长升为队长,授勋武骑尉。
明朝的武将体系和文官差不多,分为了命官、散官、勋官、任事官四种。命官也叫职官,是按照品阶由皇帝正式任命的,从正一品的左右都督到从六品的试百户,共十二个等级。
散官也叫散阶,比如光禄大夫、骠骑将军之类的称号,只代表获得嘉奖的等级和享受某种待遇,没有实际任职和差事,与后世的勋章意思差不多。勋阶则是散官的补充,与实职和俸禄并无影响。
任事官属于临时委派职务,比如提督、经略、总兵、挂XX将军印等等,无品无阶,办完特定的事情、打完特定的战役,交还印信,职务随之撤销。
洪涛嫌这套体系太繁琐,到了后期一个人会有N个头衔,象征性大于实际意义,于是在建立海军的时候就给改了。
但由于懒的缘故,又不想挖空心思重新设计全新的体系,也就没有全盘推翻旧体系另起炉灶,只在其基础上总结归纳简化了一番。
新的军职体系只有两个分类,正职和勋职。正职依旧沿袭了命官的十二个等级,再加上不入流的队长、什长、伍长、兵、卒,总共十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