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与那刘备早已逝去,明明朕才是中国之主,怎么却将孙权小儿与父王和刘备相提并论?这一次,定要让世人看看孙权与自己谁才是明君雄主。
曹丕天资文藻、博闻强识,又兼皇帝之尊,平素虽看起来旷度公诚、善纳谏言,但骨子里其实颇为自负。
可是自前年刘备伐吴孙权上表称藩之后,他与孙权放对每每处于下风。
前次孙权遣使投降本就是虚情假意,只是为了免受两面受敌的缘故,可曹丕不听刘晔之言贪图虚名受了东吴的请降。
本来接受东吴投降也就罢了,可是曹丕又头脑发热轻易地封孙权为吴王,这可是一记大昏招啊。
要知道自曹丕篡汉后东吴请降前孙权的地位就有些尴尬,当时他的官爵是大汉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南昌侯,本来这也不低,可是他又不怎么承认蜀汉的正统地位,所以这就导致他的地位在三家之间是最低的。
然而当曹丕拜他为吴王后,他的地位就一下子起来了,要知道东汉虽然有着二元的君主观,但属吏与太守、州牧之间所谓的君臣关系毕竟不能与皇帝与臣子之间真正的君臣关系相提并论。
所以当时刘晔对曹丕劝道,王位只去天子一阶,孙权此时只是侯爵,与江南士民事实上没有君臣之义的。
今日既然不得已接受了孙权的投降,就算封他为十万户侯也好过封他为王啊,封孙权为吴王就是帮他跟江南百姓确定了君臣大义,帮他进一步稳固了统治,是为虎添翼的举动。
要知道此时的王爵可不是后世隋唐宋明时的王爵,三国时的王爵可是能建立封国、设立宗庙的存在,就如先秦诸侯一般。
虽然称王根本上是靠兵锋实力,但曹丕如此轻易就授予孙权王爵,可谓是大大地帮了他一把,在政治上颇为失策。果然后来孙权打败刘备渡过难关之后,就又翻脸不认人了。
纵观曹丕与孙权的交手,可以说他全程被孙权戏耍,孙权只是付出了自己的一点尊严就获得了战略上的优势和名位上的大义。
而曹丕只是获得了一点虚名,当然还有一定的财货珍宝,只是这些对他这位立志统一天下的君王来说算得了什么好处呢?
至于尊严这种东西人家孙权根本就不在乎,自建安十三年孙刘联盟之后,他就在刘备和曹操两家之间反复横跳,背盟弃约、先降后叛对他来说就如家常便饭,只有曹丕天真地以为孙权请降是真心的。
一想到这些,曹丕就觉得脸上有些火辣辣的,在天下人面前自己曾反复被孙权这厮打脸,这次定要灭了东吴挽回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