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的确确是蒙古牧民,他们拖家带口的,赶着马车,半夜叫城门,要求进城避难。
林彤站在城墙上,眉头紧锁:“你们说清楚,避什么难,为何要避难?”
一个老牧民抬头高喊:“漠北蒙古部落,和罗刹人一起杀到,他们要求各位大汗加入他们,共同攻打大明。
各位大汗意见不一,凡是持反对意见的,都被漠北蒙古人和罗刹人的联军给攻打了。
大汗们带着青壮年在厮杀,让我们老弱妇孺到大同城来逃命,同时请求大明出兵相救啊!”
林彤大吃一惊,想不到仇鸾料事如神,幸亏前几天给出去的只是老弱残兵。他看着城下拖家带口的牧民们,陷入了极度的为难。
不接纳吧,这些人的部族正在为大明浴血奋战,大明连人家的老弱妇孺都不肯援救,以后再说什么只怕人家也不肯信了。
接纳吧,这么多人,万一有细作混在里面怎么办?
大同城的安危高于一切,当年大明的百姓在城外被杀,都不敢开城门,何况是蒙古牧民呢?
正在犹豫之时,身后传来了仇鸾的脚步声。仇鸾只是向城下看了一眼,就果断做出了决定。
“不能放进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事儿萧大人说过。”
林彤点点头,作为一个将军,他同意仇鸾的判断,但他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大人,这些老弱妇孺撤出来的部落,都是反对进攻大明的部落,他们的族人正在和蒙古叛军及罗刹人浴血奋战。
咱们就这样让他们在城下等死,以后再说大明会保护他们,只怕他们也不信了吧。”
仇鸾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忽然想起了京城分别时,萧风曾经给过自己一个锦囊,就是应对这种局面的。
仇鸾赶紧翻腾出来,从里面拿出纸条,看完之后,一拍大腿,喜上眉梢。
“从边城派出一千骑兵,带足粮草,保护着这些牧民沿着宣大防线往西走,进入河套地区,直奔陕甘防区。”
林彤一愣:“大人,这样做,有何好处?”
仇鸾得意地说道:“人家把老弱妇孺送过来是请大明保护的,又不是请大同保护的。
咱们派人一路护送,难道不是保护吗?何况大同兵凶战危,河套地区是很安全的,避难正好啊。”
林彤想了想:“可若是叛军一路向西追杀,以他们的行进速度,只怕很快就会被追上的啊。那一千骑兵,如何能抵挡?”
仇鸾点点头:“一千骑兵,当然不够给叛军塞牙缝的。不过你要明白,叛军来是干什么的。
他们是要和倭寇南北夹击,想要攻陷大明。他们会和一群老弱妇孺,以及一千骑兵较劲吗?
叛军现在还在打仗,得打赢了之后才能往这边来。再怎么样也要两天的时间吧。
就算叛军跑得再快,追上他们杀光,再跑回来,攻打宣大防线,来回也要四五天的时间吧。
对他们来说,想和倭寇南北夹击,时间何其宝贵?他们要不想耽误时间,就只能杀完人后继续往西跑,去攻打陕甘防线。
别说陕甘防线不好啃,就算他们啃下来了,崩掉几颗牙不说,从陕甘一带再往大明腹地打,需要多少时间?
有那些时间,萧大人早就解决完倭寇,回过头来对付他们了。
他们若真傻到那个程度,非去追杀不可。那就是天佑大明,让咱们摊上一个蠢货对手。
那样,一千骑兵和这些牧民,又有什么豁不出去的呢?”
林彤咧咧嘴,发现仇鸾只要是牵涉到保命的问题,就会立刻变得聪明起来。
这一招实在是够狠,但也绝对够聪明。
只要叛军的指挥官不是个蠢货,确实不可能为了追杀一群老弱妇孺来回练习折返跑。
更不可能放弃眼前近在咫尺的宣大防线,一路奔波跑去进攻陕甘防线。
就算万一,敌人脑子进水了,非要去追杀,非要去进攻陕甘防线,那对仇鸾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当然,话还是得好好说。于是林彤派了个能说会道的将领,带着一千骑兵迂回出城,去向牧民们宣讲政策。
牧民们开始很不情愿,觉得往西逃亡不是什么好主意,在城墙下吵吵嚷嚷的不愿意动身。
仇鸾拿着那张纸条看了好几遍,最后终于下定决心,冒着风险,按纸条上的计策,开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
“你们不是去逃命的,你们是去领赏的!你们的部族终于大明,为了大明浴血奋战,大明要赏赐你们!
河套地区的草原,按照你们到达的人头数,有一个算一个,每人二百亩草场,三十年之内不用交税给任何人!
小主,
既不用给朝廷,也不用给部落首领!谁敢抢你们的草场,大明会帮你夺回来!谁敢收税,大明会帮你要回来!
等大明击败叛军,你们的草场夺回来之后,你们还可以回来,免税待遇不变!”
三十年,每人二百亩草场,不用向任何人交税!这简直是从没有过的传说啊!而条件就是活着跑到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