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这样的天灾在当时是大面积发生的,从北到南都有各种灾害,饥荒是全国性的。
一开始,大家对李莲花和温宁的精打细算也是心有抱怨的,毕竟其他公社食堂都是大口吃肉,每天吃得满嘴流油,怎么自家的食堂就这样小气?可当饥荒来临,别的地方没有存粮,只能以水充饥,勒紧裤腰带活过,还饿死了不少人,然而他们每天还能吃七分饱,实在是很幸福了。
李莲花和温宁一跃成为大家最感激的人。
在村支书换任的时候,李莲花就因为呼声最高而成为了十里八乡最年轻的村支书。
而公社食堂解散后,温宁也成了村里的记分员。
大家都调侃说当时温宁若不是还是食堂掌勺的,高低得跟李莲花拼一拼到底谁才是村支书。
这天,李莲花从公社开会回来,就把一众大大小小的村干部给召集起来开了个小会。
“上面给我们村安排了五个知青,这是我们村第一次来知青,大家伙商量商量,看怎么安排这些知青。”
大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因为村里以前没来过知青,所以他们对知青没啥概念。
“这些人住哪儿啊?村里也没有多余的房子啊。”
“还有他们吃啥?不会是吃我们的粮食吧?”
“这些城里娃娃哪里干得动农活哦,这不是来添乱吗?”
李莲花伸出手往下压了压,说道:“知青下乡是国策,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在能力范围内做好我们应做的事情。首先,是住的问题。知青只会越来越多,让这些知青住老乡家里不太合适,容易闹矛盾,干脆建一个知青点。每个知青都有安置费,这些安置费我已经领回来了,用来建房还是够的,剩下的钱换成粮食给他们,也足够支撑他们到分粮的时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家听到知青是有安置费的,既然不用村里出钱,那他们也没啥意见。
李莲花又说:“知青有男有女,这房子就不建大通铺,建成那种小单间,一人一间也少些矛盾。”
“反正用的是他们的安置费,我没意见。”温宁第一个响应。
其他人听温宁这么一说,也是,又不是花他们的钱,建成啥样都行。
一个多月的时间,知青点就建好了。总共十间房间,每个房间也就十平米,等以后人多房间不够的时候再扩建就行了。房间里面放了一张简易的床,别的什么都没有。也别嫌弃,毕竟这条件已经比绝大多数的知青点都要好很多了。
到了去接知青的时间,温宁去牛棚套了牛车,自己坐在牛车上,冯宝宝坐在牛背上,两人往镇上赶去。
“二锅,知青是啥子?”
“就是知识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