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按后世的教育模式,中学之中还要分初中和高中的话,那整个过程可不是当前百姓所能接受的,供养孩子十几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消耗一个家庭的底蕴,再长的话,百姓的家庭经济就可能崩盘。
不管是男丁还是女丁,在乡村农家里都需要他们快些形成劳动力,盲目推行教育,只会击穿农家经济,到时候每一个学生就算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学费,也会从劳动力变成家里的负担。
结合大明当前的国情,与户部调查统计的结果,演变成成熟的教育体系,到十六岁已经是极限了。
汪招娣颔首,笑道:“孩子倒是不需要太大的地方。”
杭惠茹十分认同地点头,回道:“幼儿园的存在便是释放父母白天的双手,一个老师大致能够看管十个孩子,而对于老师的学识也无需太高,只要识字会读写便可。”
华夏重视教育,寻常孩童开蒙老师至少也需要秀才才算合格,因而能够接受开蒙教育的孩子,往往是大户人家,毕竟师资力量摆在那里,想要接受良好的教育,那就得加钱。
而这种教育在后世则是被称为精英教育,从君子六艺来说,可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杭惠茹所说的这种,虽然降低了标准,但能够覆盖的人群更多,十分适用于当前各工厂群体。
而经历过幼儿园教育的孩子能够更快的与小学接轨,一环扣一环,最终才能形成大面积的教育覆盖。
汪招娣走入教室,她作为将门之女,小时候有幸接受过教育,但那是私底下一对一的学习,身边可没有什么同学。
青葱玉指拂过课桌,莲步走向那讲台,再回首,看向杭惠茹,道:“幼儿园能在福利院成立,那各工厂也能建立起相应的幼儿园,如此当是极好。”
兴安默默点头,这相比那些接收孤儿的寺庙,福利院体系更加广泛,所学习的就不用是那些无用的佛法,未来的选择也更多。
而寺庙收养孤儿,多是为了传播佛法,那些孩子很多被列为【童行】,从懂事开始就是小沙弥。
有这么个前提,那么寺庙所收养的孤儿也是有选择性的,比如和尚寺庙收养男婴,而尼姑庵则是收养女婴,大多时候,是信众有选择性的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