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来到了尚书省,萧若吾和向天歌便为他们讲解大明的制度。
大明制度也不是什么秘密,只要在大明帝国待上一段时间,便能了解清楚。
……
太学,徐庶监督众人批改考生的试卷。
批改考卷的时候,所有考生的个人信息一栏都被贴上了封条,没人知道这是谁的考卷。
等他们批改完之后,便把封条揭开,根据每个人的评分进行排名。
“徐尚书,您看这篇文章,他写的并不是治国,而是商业!”一名批卷的官员喊道。
徐庶走了过来,拿着这篇文章仔细的看了看,文章写得非常流畅,论证的也很好,而且还有独到的个人见解。
“好文章!”徐庶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文章写的很完美。
“是篇好文章,但是他写的是商业,咱们科举考的治国。他写这样的文章,我们该如何评判?”这名批卷的官员问道。
其他官员也都围了上来,看向这篇文章。
仅从这篇文章来看,确实是一篇好文章,讲述了大明帝国商业的各种发展以及未来的预测等等。
徐庶道:“皇上说了,我们批卷的时候不要太死板,要融会贯通。虽然这篇文章写的是商业,但它结合了我们帝国的未来发展,这也是治国之道,
我大明帝国现在不仅重农业,也重商业,将来我们与西方各国的商业交流会越来越多,所以商业发展也是我们治国的一环。”
众官员听完徐庶所言,赞同的点了点头。
这篇文章如此好,众人都给了个满分。
三天之后,徐庶他们终于批改完所有考生的考卷,名次也已经排好了。
接下来便是要撕开封条,把每个考生的信息登记到放榜名单上。
“先看看那篇商业文章,我倒要看看是谁写的。”徐庶好奇的走了过来。
其他官员也好奇的围了过来,看看到底是哪个考生写的这么棒。
“陈玄风是谁?”撕开封条后,一名官员疑惑的问道。
徐庶愣了一下,这不是陈玉华的大侄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