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在张昭、张纮、周瑜、程普等人的辅佐下,统治江东,招贤纳士,镇抚山越,多次率兵击退曹操大军的进攻。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结盟,在赤壁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擒杀刘备部将关羽。
曹丕称帝后,孙权向魏国称臣纳贡,被封为吴王。
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蜀汉国主刘备亲率大军讨伐孙吴,孙权命令陆逊率领大军迎击,在夷陵击败蜀汉大军。
孙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都武昌,国号吴。
孙权统治江东五十余年,对内实施屯田,休养生息,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开拓边疆,但刑法严酷、赋税严重,直到战事减少后赋税政策才有所改善。
对外与魏国、蜀国时战时和,因势而变,维持了孙吴政权的长期稳定。
孙权在军事上略胜刘备,在政治和外交上胜了曹丕,充分显示了孙权随机应变、极纵横捭阖之能事,堪称三国时期第一流的外交家,加强了孙权对江南的统治地位。
政治上:
首先,孙权统领江东后,在内政上立法严峻、刑辟重切、请求宽刑一类的议论,不绝于书。
比如长吏在官,不得奔父母之丧,违者判死刑;违诏无功者,杀;督将亡叛,士兵逃匿,杀其妻、子;图逆不轨者,夷三族;夸大战功者,罪徙边远;公务失误者,行“自坐”之法等等。
在大臣任命上,孙权为了专制权力,不用刚正忠直的肱骨之臣为相。
在军事统领的任命上,各将军互不相统,直接向孙权汇报情况。
另外还临兵设督,战役结束后帅职自销,确保了军权的集中。
其次,孙权还重吏治,改弊政。
在位期间,孙权一共支持大臣进行过两次改革。
第一次是由暨艳、徐彪主持的针对官员在位贪污以及官员任用不当的吏治改革。
第二次是由吕壹、秦博主持的以管制酒业为由,主要针对官吏营私舞弊以及官吏过多导致老百姓不胜其烦而进行的反腐败改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两次改革都以失败告终,为了平抑众怒、稳定局面,孙权将暨艳、徐彪、吕壹等人赐死,自己也深以自责。
经济上:
首先,由于当时江东地区生产较落后,人口也较稀少,为了巩固江东,首先要发展农业。
因此,东吴政权一面设法引入境外人口,派兵把海岛人口驱进大陆,又浮海至辽东一带掳回男女人口。
一方面将生荒地分给无地人民,并自孙权父子以下,都分受生荒,以奖励开垦,孙权还颁布了“宽息”“增广农亩”等诏令。
其次,在征战年间,东吴赋税严重,百姓苦不堪言。
战事减少后,孙权便下诏减轻赋税,嘉禾三年(公元234年),颁布了第二次有关减免征役赋调的诏令。
赤乌三年,颁布了第三道和第四道诏令,制止“侵夺民事”“开仓廪以赐贫穷”,以减轻农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