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太子之位尚未确立,说的也肯定不是朱常洛而是朱常洵,毕竟朱常洵排行第三。万历二十三年的《太上老君常清静经》碑文中也提起了所谓的皇三太子。如此敏感的词汇,肯定不是笔误,而是有意为之,当时正处于国本之争时期,郑贵妃的一举一动都分外敏感,而她却在泰山这个象征正统的地方为儿子冠以“皇三太子”之名,用心昭然若揭,她想通过某种迷信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以求让儿子登上太子之位。】
李治笑吟吟地说:“皇三太子,这用心昭然若揭了。”
皇帝和大臣为了国本吵得要死要活,郑贵妃却搞出来一个皇三太子,说是笔误,谁信?
究竟要什么样的笔误,才能把皇三子写成皇三太子?
朱棣哼道:“东岳泰山象征着天下正统,秦皇汉武都曾在泰山封禅,特地在泰山弄这么一个碑文,不就是想为儿子造势吗?”
“若没有宋真宗那一遭,我或许也会去泰山封禅,届时意义更不一样了。”
本朝太宗曾往泰山封禅,那郑贵妃的行为就更加不同寻常了。
万历年间,本来因太子事定后暂且平静的朝堂再次汹涌起来,群情激愤。
郑贵妃立碑时并未大张旗鼓,毕竟不好触碰大臣们敏感的神经,如此此事被天幕爆出来,可想而知大臣们会是什么反应。
郑贵妃居然还搞过这种小动作!
【万历二十四年,乾清宫、坤宁宫意外失火,明神宗先后迁居毓德宫和启祥宫,王皇后也是如此,她与皇帝的关系引起了世人的许多猜测。按照史料记载,王皇后与明神宗是少年夫妻,感情深厚,王皇后去世后,神宗因悲伤过度病倒,同年也随之驾崩。在国本之争中,也曾以王皇后可能会生育嫡子为由而推辞册封皇长子为太子,虽然从现在看来,似乎只是他的托词。在移居启祥宫的这段时间,流言四起,世人都说皇后常年生病,许多待遇都被皇帝削减,致使王皇后抑郁成疾。】
【明神宗疑似虐待的消息,让大臣们心生警惕——皇帝是不是想等王皇后病死,册立郑贵妃为后,这样便可以顺理成章地立郑贵妃为后?毕竟福王就吃亏在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上,即使母亲是宠妃,也无法登上储位,但如果他的母亲成为皇后,事情就会简单许多。 万历二十八年,皇长子朱常洛的讲官黄辉探查到了宫中的消息,宫中人都说一旦王皇后去世,郑贵妃便会被立为皇后,他便将此事告知工科都给事中王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