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汉克斯的心理预期

全能大画家 杏子与梨 2259 字 3个月前

想想那些演艺公司拿着几百美元的月收入的偶像练习生,就明白了。

还有的是人想被吸血都没资格呢。

随便找位小画家问问,愿意在三线画廊里拿一个行业常规的50%对半开的分成比例,还是愿意在马仕画廊拿底薪,十个里有九个半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白打工也要跳上马仕这样的大船。

再高些的三类合同的抽成的跨度很大。

从60%~85%之间都是,买断制的买断价格也大幅度的往上涨,能达到四、五千美元一张作品,高的上万美元的也有。

属于闯出名气的新兴画家或者潜力极高的美术生才能拿到的合同。

这里的潜力极高往往指的是,知名美院优秀毕业生中最牛逼的那一小撮人。

类似说在学生期间,有在毕业优秀展、各种联展,以及某些城市双年展的学生组的参展经历的画家,这些人的自荐申请才可能被画廊所关注。

其他每年寄给马仕画廊的数以百计的自荐简历,直接就扔垃圾桶了。

很残酷的事实是,那些寄托着美术生们心血和期待可能包含着数百小时努力的刻录着作品集的光盘,在一线巨头画廊眼中,根本连花时间打开的必要都没有。

即使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皇家美术学院这样的超级名校,也是如此。

成为艺术家以严肃艺术为生,就算仅是想成为最低层的艺术家,也永远只是极少数人的特权。

三类合同是普通画家的一生的天花板,从买断制的单价也能看出它和四类的不同,不只是金额上翻了两三倍。

四类合同画廊愿意给1500刀左右的底价,不是更低的价格它谈不下来,只是因为不太体面。

大型画廊不愿意在狗仔媒体眼中,营造出自己买一堆垃圾再高价卖给收藏家的印象。

几百美元的收购价,马仕画廊嫌丢脸。

而四、五千美元的单价,普通社区小画廊中找遍画廊都未必有这么昂贵的作品能成交。

三类画家在马仕画廊这里,依然被归类到新兴艺术家的层次。

放眼整个美术行业,却已经能过的比较体面了。

至少收入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不少。

而于二类和一类合同,则都是面向国际有一定知名度的成熟艺术家群体的大合同。

能得到这类合同的画家全球加起来也就将将不超过一千人。

把全球零零总总周边行业都算上,在数以千万从的美术产业的从业人口之中,称得上货真价实的万里挑一。

随便签一份二类合同,产量高一点。

画个一两年,就能住别墅开法拉利了。

这就不光是汉克斯一个人能做主的了,需要老板马仕三世亲自拍板。

再往上还有一些特殊的合同,比如酒井一成这样的大咖的合同,那就是一人一谈,一事一例。

钱可能已经不关键了,从全球办展,到和一些顶尖国家美术馆的个人展合作,再到和周边商业IP文化的打造,以及要不要在苏富比、佳士得举办联合拍卖会。

每个细节都要进行专门的敲定,牵扯的非常广泛。

不是行业内部的从业者,很难想象那些真正顶尖的大艺术家有多难伺候。

达米安·赫斯特最红的年代。

高古轩画廊成立一个包括市场营销、策展人、法务律师、助理经纪人、瑜伽理疗师等等160多人的团队小组,专门只为赫斯特一个人24小时提供服务。

酒井胜子从东京画廊+BTAP那里,拿到了少年艺术家合同,也属于这类量身定作的特殊合同。

当然,酒井胜子有资格让东京画廊给她专门打造合同,不意味着这个顾为经有,人家酒井胜子是酒井一成的女儿,从十岁开始就进入了亚洲艺术媒体的视野之中,这个仰光小哥却只是个泥腿子。

同人不同命。

十五年的合同确实有点卖身契的意味,但合同条件本身还是很有诚意的。

人家好说歹说,也是酒井教授介绍的人,汉克斯不好意思欺负没他没见过世面,已经给了个相当和善的价格了。

否则一份四类合同同样肯定能让对方感激涕零。

只是汉克斯想要做的是长期买卖而已。

画家不是奴隶,结个善缘,将来真成名了也更好相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