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之地,自古以来便对文教极为尊崇。街头巷尾,黄发垂髫皆能吟诵孔孟之道,熟背《三字经》。
生儿者,满心盼其科举入仕,光宗耀祖;育女者,亦望其能嫁与读书人,借夫婿之荣耀改换门楣。
近年,因圣上钟情于诗词,文风大盛,人人皆以能诗善文为荣。
然辩论之风,却在数年间渐趋式微。直至那日于逐名与苏婉清当众立下三日之约、辩论学问之事传开,引得众人瞩目。诸多原本只为聆听毓贤书院讲学而来之人,纷纷滞留不去。
此场辩论,非比寻常往昔那些无关痛痒之辩,输赢皆有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一些女子亦敏锐感知到此次辩论的非凡意义。
这几日,苏婉清所居小院,不时有女子送来拜帖。令她颇感欣慰的是,其中不乏对她的鼓励之辞,更有甚者主动请缨,欲为女子群体发声助力。
苏婉清心怀感激,逐一认真回信,诚挚邀请她们于辩论当日同赴书院,共襄盛举,期冀能在这场关乎女子命运与声誉的较量中,凝聚众女子之力,争得一席之地,打破长久以来的偏见与束缚。
终于到了辩论这一日,书院外人潮汹涌,观者如堵,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人群之中,却有一块地方颇为特殊,被绳索特意隔出一片区域。那里端坐着十四五名女子,她们皆以轻纱遮面,仅露出一双双或灵动或坚定的眼眸。
围观的男子们见此情景,大多摇头不已,交头接耳间满是对女子抛头露面的不屑。、
其中一个叫赵刚的男子,满脸涨得通红,几步上前,一把抓住一名女子的胳膊,那女子正是他的妹妹赵瑶,只听他怒喝道:“你跟我回去!”
赵瑶用力挣脱,决然道:“我不回去!哥,你不要管我!”
周围人见状,有人对着赵刚嗤笑道:“你妹妹原来也这么不安分,竟来凑这热闹。”
赵刚顿时气得面红耳赤,转头恶狠狠地对那人说:“这是我的家务事,要你管!”
那人却不依不饶,继续揶揄:“女子就该守在家里,来这儿成何体统,你这当哥哥的也不知好好管教。”
赵刚又羞又恼,强行将那人赶走后,转身对着赵瑶呵斥:“你到底知不知道什么叫做丢人?整日与这些女子厮混,还来这书院,简直不知廉耻!”
赵瑶眼睛红肿,却倔强地站在那里,一声不吭。
此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究李夫子也踱步过来,看到这场景,皱着眉头对赵瑶说道:“姑娘,这辩论之地岂是你们女子该来之处?速速离去,莫要坏了规矩。”
赵瑶微微屈膝行礼,却不卑不亢地回应:“夫子,女子亦有求知求学之心,为何不能来此聆听高论?难道孔夫子何时还曾言过女子不能学习不成?”
李夫子被她这一问,竟一时语塞,只摇了摇头,“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啊!”
那群女子见赵瑶受此委屈,皆怒目而视,其中一个脾气暴躁的女子,名叫林悦,瞬间涨红了脸,“噌”地一下站起身来,大有要与李夫子理论一番的架势。
却被身旁一位名叫沈璃的女子迅速拉住,沈璃微微朝她摇了摇头,林悦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坐了下去。沈璃轻声说道:“今日辩论尚未开始,这些人便如此着急要将我们赶走,未免操之过急。这位夫子,且先安心坐下聆听,说不定往后我们真能常来书院,届时还得请夫子多多指教呢。”
众人皆知晓沈璃身份不凡,她乃是青州知州的小女儿。
沈璃一向热心女子教化之事,在青州自办了一个“清韵学社”,专门邀请有学识的女子讲学论道,还时常组织女子诗词会、书法交流等活动,在青州城中为女子们开拓了一片难得的求知天地,因此这些女子均以她为马首是瞻。
这几日,苏婉清收到的那些表示想要出战以及安抚、感激她的信件与拜帖,大多都出自清韵学社的女子。
李夫子听到沈璃之言,心中虽仍有不满,但知晓其身份特殊,只是沉声道:“此次之事,我定会告知山长,且上报知州大人定夺。”
言罢,他甩了甩衣袖,转身缓缓离去。
沈璃见此,转身安慰赵瑶道:“瑶妹,你也不必太过在意。若你当真觉得为难,先行回去也无妨。”
赵瑶却坚定地摇头,说道:“不行,姐妹们都在,我不能走。凭什么女子就不能读书了?我自小学习便比哥哥强,可家中长辈却总因我是女子而忽视我的才华,我定要在此证明自己并不比男子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