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深地意识到了一个残酷而又无奈的现实:无论是在行政管理领域,还是如今所涉及的学术研究方面,按照等级来做出决策往往都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尽管人们常常期望通过充分的讨论和辩论能够让道理愈发明晰、真理得以彰显,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恰恰相反,如果缺乏一个具有绝对权威的人物来加以压制和引导,那么最终很有可能连一个可行的方案都无法敲定。
这不,就在今日,他便遭遇了这样一个棘手的难题。
三位德高望重的院士针对同一个议题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且每个人都说得头头是道,令人难以辩驳。
然而,他们之间的意见却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如此僵持下去,恐怕到最后也难以形成一个明确而清晰的决策结果。
这无疑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此时,刘恒或许应当当机立断地制定出一条临时规则,即在这三人当中推举出一名组长,而后所有的最终决策均交由这位组长拍板定夺。
按理说,以年纪和资历而论,他理应听从李院士的意见才对。
李院士不仅年长于其他两个院士,在学术界也是颇有威望。
可是,从情感层面出发,刘恒内心深处却更为倾向于信任秦耕。
问题的,刘恒根本不能判断谁是对的,谁是错误的,虽然刘恒更相信秦耕,但是,李院士的名气也非常大,秦耕一定胜过李院士吗?
再说,谭院士也是世界着名专家,他说的也应该尊重。
现在,争论越来越激烈。
必须由刘恒拿主意了。
这个主意不好拿。
因为他是外行啊!
刘恒的决策
会议室里的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李院士和秦耕各执一词,争论不休,谭院士也时不时加入,发表自己的看法。
刘恒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内心焦急万分。
从年龄和资历上看,李院士的话确实有分量,可从感情和过往的认知来讲,他更倾向于秦耕。
但李院士和谭院士都是行业内赫赫有名的人物,随便哪一个的意见都不容小觑。
“李院士,您先消消气。” 刘恒站起身,走到李院士面前,脸上堆满了谦逊的笑容,“您的资历最深,我听您的。我想,这个病例讨论,你作最后决策!你看行吗?”
李院士哼了一声,脸色稍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