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如何说?”
“太子的建议,便是老臣刚才所言,本想书面请示陛下,可奈何此事不一般,便让臣回来亲自说。哪知……”
哪知王绾刚回咸阳,嬴政便让子婴监国,这麻烦事,便又推到了子婴身上。
斟酌了半晌,子婴这才开口:“你刚才所说之事,准了,让昌隆钱庄向民间开放借贷,只是,万不可这般毫无节制,所要借贷之人,皆是拿取等价之物抵扣,才可办得钱款。当然,仅限我大秦良民。”
丝绸之路必须繁荣,这是子婴定下的基调,只有民间活络起来,有了足够赚钱的机会,大秦的子民,才会把精力放在这上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比如,去年为何丝绸供货这般充足,除了民间桑蚕产量大增之外,江南各地的织造工坊,除了官家的工坊外,百姓士族组建的工坊遍地开花。
有钱的,便采购纺纱机,大规模雇佣百姓进行纺织。
没钱的,三两口家庭,亦可自己采买生丝纺织。
而不少民间的织造工坊,都用上了大型的蒸汽纺纱机,其产能规模,不亚于秦瑞宝号投资的工坊。
若是没有繁荣的丝绸之路,大秦能有这样的变化?
丝绸之路断不可落寞,官方也必须给予支持。
“那公子,这利息如何定?”王绾问道。
“三分利吧,太低不合适,太高也不合适,就先三分利试试,根据情况,看看日后是否要调整。”子婴顿了顿,补充道:“另外,同期开放存银服务,存入昌隆钱庄的钱,按照一分利给百姓结算。”
有存有借,这件事才能长久,否则,大秦的钱库恐怕很快就会被民间借完。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昌隆钱庄的作用。
利息太低,便有大量的人举债,出口的货物多了,势必会挤压,利息太高,会让这些百姓却步,有可能打压到真正困难之人。
三分利,便是月利息百分之三,相当于年化利率百分之三十六,这在以前绝对属于高利贷,可在当下的大秦,却正好合适。
丝绸之路若是走的顺利,一趟赚取下来的利润,便是数倍,不然那些个犹大人那般高的利息,还有那么多人借。
王绾一听,便暗自算了下一年的利息,感觉这才三成六的利息,着实有点低,可毕竟公子监国,也不好辩驳,何况后续还能再调。
他顿了顿,忍不住问道:“公子,那些个放贷的犹大人,当如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