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年居民积累下来的国库券可是有一定分量的。
要知道华夏从八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发国库券,很多人当年是因为爱国购买国库券,因为这国库券发现的时候是打着“国家向老百姓借钱搞建设”的宣传口号,因为1979年到1980年,华夏的财政赤字高达298亿元,是华夏成了新国家以来历史上的最高纪录,为了弥补国库空虚,发型国债。
从八一年到八七年,国库券年均发行规模是59.5亿元,华夏通过这种国家信用发行国债,集中了社会资金,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
但是最初国家规定,国库券不得当作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很多人把国库券便宜地买了,尤其是年轻人,把国库券三四折,五折的价格贱卖,不愿意黑市贱卖的人现在终于等到了国家开发交易,缺钱的他们纷纷涌向银行挤兑。
温洲一个普通家庭,丈夫祝思建是木材工业研究所食堂大师傅,老婆韩蓉是一家国营饭馆里服务员。
从81年第一次国库券领回家,老婆韩蓉就觉得十分可气。
老公当时扣了15元把一张国库券领了回家,
那时候15元可是老公半个月的工资。
她责怪老公,家里孩子要买奶粉,本来钱就少,家里不是太宽裕,能不买吗?
祝思建对老婆说那是上面派发的。
第二天她也发了工资,但是也扣了15元,他这才对不跟丈夫闹了,那真是上面的任务,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其实当时国家是有“百姓自愿量力,不要求强行摊派”,但是很多单位都是有分配任务。
夫妻两人每月扣30元工资买国库券,生活更加紧张了,
有一年还连扣了8个月,家里小孩要奶粉钱,家里要交交水电费,日个过得紧巴巴,而且手上没有闲钱,谁都不敢生病,眼看着家里的国库券越积越多,但是不能用,老婆韩蓉因为没钱抹过泪,经常因为这事情和老公吵架。
两夫妻前些日子在黑市兑换了两百国库券过日子,救了急。
现在大街上好多收购国库券的,不过价格还是很低,比以前却是高多了八折以上都是,可是他们不再卖给他们,他们知道银行现在都是九折以上收购。
“再也不买给那些票贩子们,把国库券卖银行去。”
温洲的银行的收购价格现在很高,不少人在温洲也发现了投机的机会,就是银行卖给他们的高,到沪海去那还是有很大的赚头的。
金陵,不少人在捶自己了。
“当初,我就怎么全部把国库券卖给那小子了,六折,你大爷的,这才几天,国库券现在都九折了,那个该死的,我损失了百分之三十的钱,那个小子,别让我再看见他,不然我打断他的腿!”
沪海。
走在全国人民前面的魔都市民他们不将国库券叫国库券,大家都改叫国债,现在它不想是以前那样被沪海的很多人当成是累赘,反而在沪海成为了一种时髦的投资理财产品,不少人主动到银行里购买,有些老年人还通宵在银行里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