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服装厂建设

陈振华对侦察营的指导可谓细致入微。他要求侦察兵在执行任务前,必须对目标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详尽的了解。

不仅要熟悉山川河流的走向,还要清楚道路的宽窄、桥梁的承载能力等细节。在侦察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地形进行隐蔽和掩护,避免暴露自己的行踪。

对于情报的收集,陈振华强调要全面且准确。不仅要关注敌军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还要留意敌军的日常作息规律、后勤补给情况。

对于敌军的通讯方式、口令暗号等细节,也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在人员分工上,陈振华要求侦察兵们明确各自的职责。有的负责观察,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传递信息,确保整个侦察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同时,陈振华还注重培养侦察兵的应变能力。他告诫侦察兵们,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如果被敌军发现,要巧妙地利用地形和环境摆脱追踪,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带回有价值的情报。

为了保证情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陈振华要求侦察兵们对获取的情报进行反复核实。不能仅凭单一的线索就轻易下结论,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这些侦察兵所获取的各地的小鬼子的情况、国军的情况、八路军的情况,包括当地的经济和发展状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而这些珍贵的情报,最终将化作一面面旗帜,树立在独立旅旅部的作战沙盘里。当然,更多的则是被陈振华井井有条地分门别类,记录在不同的文案袋里,从而满足更多人的随时调阅需求,包括三八六旅以及一二九师的各位首长的查阅。

陈振华深知,在这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条精准的情报都可能成为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因素,每一次成功的侦察都可能为部队的行动指明方向,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为最终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他对侦察营的工作要求严格,期望他们能够成为部队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为战斗的胜利提供有力的保障。

陈振华自然获得了陈大旅长的真传,在诸多事务的处理上愈发得心应手。此时,他对于侦察营的建设可谓是精心筹谋,力求详备周全。

不仅涵盖普通军情的侦察,还将重点放在了对经济以及小鬼子的各种生产发展状况的侦查之上。

侦察兵的侦查范围极为广泛,不仅包括周边的潞城、长治、晋城、沁源、沁水、沁阳、新郑、洛阳、开封、邯郸、石家庄等地,甚至延伸至更远的津门、申城、双喜城、羊城,乃至小鬼子占领的所有城市,还有东北的众多城市以及毛子国的远东地区。

为了获取全面且准确的情报,陈振华果断派遣了不同的侦察兵奔赴各地。正因如此,侦察营的兵力持续扩充,而这项重要的人员筛选工作,陈振华放心地交给了徐虎,让他在整个独立旅当中寻觅合适的人才,以提升和增强侦察营的兵力及工作成效。

毫无疑问,这一明智之举得到了陈大旅长的全力支持和积极赞同,为侦查营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让他有望收获更为显着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