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尹虽然有点喝多了,但也清楚私蓄府兵可是谋反重罪,他在澄如的话中听出了弦外之音。于是,他赶紧装着诉苦道:
“殿下所言极是,就是……就是小王想多留一些府兵,可封地少了,小王也养不起这么多人啊。”
澄如微微一笑,说:
“如果殿下有心,那粮草的问题,本王到可以略微资助你一些,不过,你这支队伍一定要让一个能干的人统领,不能让将士们能征善战的本领都荒废了才是。”
高尹大喜过望,说:
“殿下,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既然这支府兵吃的是殿下给的粮草,那就唯殿下是从。小王将那骨干忠勇之士留下一些,万一今后有事,扩充成十万大军也是极快的。今后若是谁对殿下不利,小王就带着这支队伍去讨伐他。”
澄如虽然在朝中势力庞大,但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手上没兵,现在,他通过笼络高尹,掌握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府兵骨干,心中也有些宽慰,说:“
好,既是如此,还请殿下仍需韬光养晦,今后只要本王能入主大内,一定再册封几个州郡给殿下。”
于是,澄如和高尹就此走到了一起,时不时通过线人联络,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而刘宇涵户部征调给澄欢在边关的军粮,也经常在雍城地界部分掉包,高尹用一些霉变的粮食调换了军粮,以至于边关将士的士气大受影响。
上回,为了给风头正劲的丹宇下绊子,王文涵针对道刊商社粮车护军不多的情况,建议让人假扮蛮夷劫粮,于是,澄如就想到了高尹的这支队伍。
可是,随着雍城的越来越近,澄如的思绪也是越来越重。他也不知道丹宇用了什么策略,竟然这么快就查清了白鱼镇军粮被劫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还让这支府兵领头的胡翰初写下了亲笔供状,这让澄如感到万分棘手。
面对如此充分的证据,澄如十分明白,如果自己稍有不慎,一旦那高尹破罐子破摔,一口咬定是自己的指使,虽然那高尹固然难逃一死,可澄如自己也难逃干系,这可如何是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