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军的使用的烟雾弹,从技术角度来看,是属于第二代产品,无论是发射后的起爆延迟性,还是烟雾弹本身的威力,都领先汉军所用的烟雾弹一个身位不止。
毕竟汉军目前的很多技术都属于上一代的技术,而且对于烟雾弹这种小玩意,汉军一直都没有怎么用心,甚至在汉军的采购清单中,烟雾弹甚至占比都没有刺刀高了。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汉军对于进攻的需求在机枪和飞艇出现之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对于刚刚使用机枪的法国人来说,他们对于机枪的使用依旧处于很原始的状态,基本就是当作炮兵使用,至于所谓的围绕机枪建立战术,目前来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法国人对于机枪的使用看起来还很原始,但碾压至今还在向英国进口“高价机枪”的西班牙人,完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哒哒哒”,法国人的机枪是一个典型具有法式风情的武器,为了美观,法国人甚至给这挺叫做“马赛进行曲”,代号t10的机枪,进行了所谓的法兰西改造,外表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号的盒子,只不过这个盒子有一个长长的枪管。
至于说所谓的握柄,也从汉军的双手辅住,变成了单手,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士兵的肩膀承受的力度,要比汉军双手握住的时候,大的多,而且要知道,汉军只有在轻机枪的时候,才会使用单握手,而法军用的可是同样的“水冷式重机枪”,这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会有多大。
至于为什么使用单柄握手,这个法国军工设计师最有发言权,毕竟对于他们来说,颜值代表了一切,不管有没有用,好看才是第一位,好用也很重要,但往往处于二等的位置。
“换弹……”
“咔嚓!!”
一连串的弹链被法军士兵插了进去,随后便是狂风暴雨一样的扫射,但很显然,法国人对于机枪的用法,还处于初级阶段,基本上就在一个位置发射,没有上级指令,哪怕周围出现炮弹,他们也必须坚守在这里,不为别的,只是为了那所谓的“执行命令”。
这个时期的法军经过拿破仑三世的改造,以及本身的优良传统,实际上是要比普鲁士人还要严禁的,甚至可以说严谨的有些过分。
基本上只要上级指令的要求,下面都会完成,但如果上面没有要求,那么这支所谓的“欧洲雄狮”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在前进和固守之间来回转换,最终,还是选择了原地不动,等待上级命令。
虽然很多法军军官都曾向上反映过这种近乎“愚蠢”的行为,但上面的那些“老古董”依旧我行我素,不予理睬。
甚至他们还搬出了所谓的意大利战场的成功,以及最近的战绩,作为对比,最后得出结论:
“法兰西陆军欧陆无敌!!”
既然都无敌,还改什么改,而且改的还是如此敏感的地方,久而久之,这种所谓的“自我进步革新”,也就法国人自己放弃了。
毕竟能保守的活下去,干嘛要冒险的“革新”。
当然,在这场老鹰啄小鸡的战争中,法军“僵硬”的指挥体系,并没有暴露出来,反而出现了适应的状态。
甚至在和西班牙人的战争中,法军的步步为营,缓步推进,大炮机枪跟随的战术,对于西班牙人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而对于一直处于西班牙军队后方的英军观察团来说,他们看到的法军和西班牙人眼中“魔鬼”“大魔王”一样的法军,有很大的区别。
(英国人自开战之初就向美军派遣了观察团,对整个战争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认知,对于一直观察美洲战争的英国人来说,法军的基础素质,在他们看来,基本上就是和美军划一个等号,甚至某些方面,比如说战争经验,以及武器质量上,都和美军差着至少半代。
甚至如果拿汉军和法军对比,都是一个不公平的事情,因为这对于汉军来说,同样是一个“侮辱”。
“法国人的炮火比我们想象的更强,他们的炮火甚至可以和汉军媲美。”
英军观察团的准将皮尔特作为一名在英军中服役超过二十年的老炮兵,指挥过多次殖民地战争,甚至在去年的印度大起义中,也是他用“炮决”震慑了那些愚蠢的“阿三”。
而他刚刚从华盛顿回来,就被安排进了西班牙军事观察团中。
“炮兵是法国人的传统,这并不奇怪,但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对于机枪这种新式武器的使用,还很老套,基本就是拿个机枪作为固定的火力点,和那些炮兵阵地有任何区别,甚至还不如可以移动的迫击炮……”
比尔森少将戴着军帽,穿着土色军装,这种军装是英军殖民地部队的标配,他本人也是刚刚从非洲回来。
“法国人的实力很强,但绝不没那些法吹说的那么强,基本就是一个失去灵活,但有重顿感的美军……”
“不,他们的作战意志要高于美国佬,毕竟,这里是欧洲!!”
西莱特中将是观察团的团长,他一眼就看出了法军和美军的巨大区别,那就是自从拿破仑三世的归来,再加上对外战争的胜利,兼并意大利,此时的法军还真有一点当年拿破仑近卫军的感觉,只不过是缩减版的。
“法军的实力,我认为在目前的欧洲,应该算是第一梯队,甚至是第一道水平,毕竟他们再差,也比那些愚蠢的俄国熊要强!!”
皮尔特准将对于俄国人的厌恶,是一种自然的本能,甚至在他看来,俄国佬就是一群依赖蛮力,没有脑子,只知道进食的野兽,早晚有一天会再次体会克里米亚的惨败。
“普鲁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