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先后用了三个词来形容当时的石油行业。
“低效”“过度”“低利润”。
这三个当中,低利润最好理解,毕竟前些年汉国的既定石油战略,就是便宜,便宜到所有人都用的起。
在这样一个指导下,石油的价格,实际上是连年走低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摊子铺的很大的大石油公司,实际他们是根本不赚钱的,基本就是靠银行贷款存活。
毕竟他们早就的那些巨型炼油厂,输油管道,实在太费钱了,而且重资产有一个巨大坏处,那就是短时间变现时间慢。
而这些对于当时的石油行业,实际是致命的,前两年,不知道有多少家石油公司,死在了这上面。
当然,汉国国内的石油公司难受,国外的那些公司,实际也好不到哪里去,在那个时期,巴库每开采一桶石油,实际已经亏损了半桶了。
这对于当时东罗马帝国的财政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要不是后来英国的“壳牌石油公司”介入,获得了百分之四十的股权,没准现在这个西方世界,最大的石油,早就完蛋了,怎么可能有现在占据世界主流市场百分之十五的辉煌战绩。
除此之外,波斯石油也是这场石油降价战争中的受害者,当时因为石油的不断降价,导致波斯国内出现了对汉国的不满,毕竟当初开采的石油的时候,汉国是和波斯签署了“利润分配”条件的,那那就是石油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属于波斯,而在剩下的百分之七十,还要再拿出百分之十,来投资波斯的各项产业和基础设施。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因为石油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分配给波斯的利润大幅度减少,从而导致了一个小规模动乱。
(波斯财政目前有至少百分之十五,依赖于石油,石油收入减少,波斯对国内的支出,以及对某些人的安抚力度就会变小,而这些时间长了,都会导致动乱的发生)
而利润问题,又引出了又一个问题,那就是低效率,不要以为石油开的越多效率越高。
事实上,真实情况是,油田越多,单个油田的开采量,打井深度反而越低。
毕竟一旦什么都对了,单个油田的重要性,也就下降了,从而引发了后面的过度。
而这三个关键词,组成在一起,就是几年前,汉国石油的现状,基本上就是一副“狂飙突进”,但又“强弩之末”的感觉。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两年前,也就龙武三十三年的上半年四月,汉国内阁发布了“石油产能控制法案”,后来被议会通过,而这个法案,其实就是后来的石油限制法案。
看似控制和限制,只是文字上的差别,但却是天差地别。
控制只是控制石油的规模,而限制的含义,可就不只是限制产能那么简单。
在这两年的汉国石油市场,基本上度过了“限产”“削减”“提价”“合并”这四个阶段。
其中限产就是限制石油产能,这个石油产能不是以某个计量单位为主,毕竟从大的历史角度看,未来石油产量的增长,实际是不可避免。
生意汉国选择的是灵活的“控量”,也就是按照前一年对市场的评估,制定市场的生产计划。
比如时候前一年是两千万吨,那么今年按照最低百分之二十的增长,就得按照两千四百万这个数字来制定,但是考虑到市场的波动,那么还可以上下波动几十个点,最多不超过一半,而且还得时刻接受市场监督。
一旦出现超出市场份额太多的石油产能,就会遭到所谓的罚款以及强制限产。
并且对所有石油企业的税务问题,进行重新的整顿,保证税收的公正透明。
也是因为这些各种各样的麻烦,所以在前两年,汉国的很多本来就不怎么正规的中小石油公司,不断的破产,以及负责人被带走。
而这些公司虽然死了,但他们留下的烂摊子可不少,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也就出现了后来的大规模的合并潮。
在这个合并潮,汉国的石油公司,从最开始的六十五家减少到了只有八家。
而那八家,又被好事之人称为“八大金刚”,意为汉国石油的八个金刚。
这八家公司分别是西京石油,金山石油,龙江石油,安顺石油,北海炼油,麒麟油务,风暴油田,金箭润滑油,美洲油田……
这其中除了金箭是做润滑油起家,其他几家,都是以石油的时生产提炼运输为主要业务。
而在这八家当中又以龙江石油实力最强,拥有油田最多。
该公司,几乎占据了整个幽州的油田,堪称汉国石油产业当中的巨无霸。
而第二家公司就是西京油田这家老牌的石油公司,该公司最早就拥有整个西京地区的石油开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