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加拿大风云:温哥华前世今生

杨奇松差点把“有病”两个字说了出来。

“没什么,我困了,要睡了。”

杨奇松看着眼前的唐文邵,有些不知所措,但最终还是走了出去,只不过还没有走出帐篷,就听见身后:

“哎,衣服拿走,我这不缺被子!!”

回过头看着床上的足有被子一半大的大衣,杨奇松尴尬的笑了笑,随手一捞,披着大衣就出去了。

而在帐篷内的唐文邵则是拿起一本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继续看了起来。——

汉加边境,也叫汉英边境,整个边境的长度,如果按照直接接壤的面积,上千公里都不止,但如果按照实际有人居住的接壤的长度,可能最宽处也就几十公里,这个宽度,放在欧洲,都只是小国的水平。

而最短的地方,比如靠近温哥华岛的地区,真正按照有人地区估计,也才不到十五公里,只不过这个十五公里,其实大多数都集中在温哥华岛附近的不到十二公里的区域,也就是加拿大第二大居住城市“温哥华市”。

整个温哥华市其实就是一个以温哥华岛为核心的城市,城市的面积不大,总居住人口,按照去年的统计数字,也不超过十五万人,是一个典型的殖民地城市。

该城市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渔业,以及依托当地的“兽皮产业”,乃至因为靠近汉国而发展的进出口贸易。

总而言之,如果不是当年英国和汉国交易“俄勒冈地区”,故意留了一手,这里早就应该是汉国的地盘了,但是哪怕是如此,汉国在当地依旧有很强大的影响力。

别的不说,当地的商品,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于汉国,早期的时候,英汉关系还算和谐,所以当地和汉国的之间的贸易,大多数都是在边境的某几座城镇进行交易,但是自从第二次美洲战争结束后,英汉关系虽然没有马上完蛋,但是肉眼可见的看到英国人加强了边境的巡逻。

最后在战争结束的第二年正式宣布禁止边境贸易,给出的理由是打击“偷渡”和“逃税”。

而当汉国提出可以共同执法的时候,却是遭到英国的反对,甚至加强了对边境的监管。

导致曾经繁荣二十多年的边境贸易陷入了“凋零”,最先反对的就是温哥华的当地人,他们高喊“大英帝国自由贸易”的口号,包围了当时的温哥华总督府,逼的总督不得不暂时放开了贸易。

只是这个消息传到伦敦后,被当时的伦敦内阁视为无能和耻辱,甚至认为这背后有汉国人的阴谋,直接当场解除了当时温哥华总督塞尔温的职位,换了军人世家出身的高拉克担任新的温哥华总督。

而在高拉克抵达当地后,立马对当地的官员队伍进行清理,本地化强的人都被踢了出去,留下的都是对伦敦无条件服从的应声虫。

再后来又重新整合了当地的军队,成立了一支规模达到上千人的边境护卫队,二十四小时轮班巡逻,对有交易,乃至偷渡行为的温哥华人毫不犹豫的发起打击。

只不过虽然边境的问题解决了,但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地的边境贸易问题是解决了,但是市场上空缺的商品怎么办,要知道长达二十几年的岁月中,温哥华和汉国都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你有原材料,我有工业品的交易模式,虽然总体来说,还是温哥华人吃亏,但是不要忘了,交易可以消失,对商品的需求却不会减少,甚至更加热烈了。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高拉克为主的殖民当局,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本土替代,其中首选的就是英国自己国内生产的工业品,但是等到第一批英国商品送过来的时候,本地人惊讶的发现,这些商品几乎比汉国人卖给他们的高了两倍,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有人反对,甚至要求重新放开贸易。

但是当时的高拉克当局就是不管,甚至高拉克本人还曾说过一句:

“买大英帝国的产品,才能证明你是英国人,不买自然就不是了!!”

甚至最巅峰的时候,高拉克还曾组织人手监督每一家商店,检查他们是否卖的都是英国商品,甚至就连进口的其他欧洲商品都被勒令销毁,美其名曰“打击假冒伪劣”。

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哥华人就这样一边忍受高额的本土商品,一边走上了“轰轰烈烈”的走私大潮中。

其中走私最频繁的就是海贸,借助当地便捷的海运条件,疯狂的利用温哥华港从汉国的凉州地区,进行走私。

而这个情况,甚至到后来被发现后,当地人直接改造了渔船,利用夹层运输商品,在这样的“全民走私”的热潮中,高拉克当局所谓的“本土化”迅速成为了一个笑话,加之封锁导致殖民当局的财政收入下降,导致当地殖民体系中的人员工资出现了问题,叠加当时英国内阁和议会正在为“殖民是不是鸡肋”的问题进行辩论,间接的导致了封锁战略彻底破产,只能被迫打开边境进行贸易。

只不过在高拉克的授意下,当地的海关,对进口自汉国的商品展开了高昂的关税,希望借此打击当地人购买汉国商品的积极性。

只不过这个战略,最后也玩不下去了,因为就算是这样,从英国本土运来的商品,依旧比汉国商品贵。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走投无路的高拉克竖起了另一面叫“本地化”“自力更生”的大旗,打出了温哥华人用温哥华商品的旗号,借助当地一部分希望摆脱汉国商品“倾销”的本地资本,搞起了影响整个温哥华发展史的工业建设浪潮。

在这段时间内,当地的企业,借助英国本土廉价提供的技术,以及平价招募的人才,搞起来轰轰烈烈的工业化。

只不过温哥华这个所谓的工业化,说是工业化,其实就是一些乡镇企业的城镇化罢了。

受限于地理,乃至资源,当地的很多工业原材料都只能对外进口,但是因为当地发现的铁矿资源,以及温哥华本来就有的森林资源,将这两种资源相结合,最后搞出了当地独有的“重工业”。

说是重工业,其实就是一个利用木炭搞起来的小型钢铁产业,以及依靠钢铁制造出来的一部分工业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就是加拿大的其他地区,满足当地自身的需求。

虽然这个产业,被汉国人蔑视为“矮子工业”,或者说是“瘸腿工业”,但不管怎么说温哥华地区确实搞出了一个独立于其他地区的工业,虽然这个工业是残缺的,是微小的,但是不要忘了,对于英国本土的那些战略家来说,这样的温哥华才有扶持的价值。

所以在前些年,英国内阁宣布要将温哥华地区,晋升为市,看似只是一个殖民地地区的调整,但其实背后其实也表现出了英国本土对于温哥华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