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军认为正是迈亚斯指挥的最后预备队的反击,顶住了东山志愿军的乘胜攻击之势,重新巩固了南侧的防御圈,对稳定下碣隅里的防御功不可没,战后授予迈亚斯少校最高荣誉国会勋章。
然而,迈亚斯自己却不这么想。当时他们狼狈至极,向东山的志愿军阵地发起反扑不假,但大多数陆战队员都倒在志愿军严密的交叉火力之下。
志愿军之所以会停止攻击,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便是米军那异常强大的炮火以及占据绝对优势的空中火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极度恶劣的严寒天气也成为了米军的一大助力。事实上,自从在下碣隅里展开激烈战斗之后,交战双方刚一交手便毫无保留地施展出了浑身解数。
对于志愿军而言,由于通信状况不佳,导致其难以充分发挥出自身在兵力上所具备的显着优势,进而出现了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协同配合的混战态势。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志愿军部队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毫不畏惧混乱局势,即便身陷敌群之中亦能泰然自若,并且在各自为战时依然能够保持高昂的斗志与顽强的战斗力。相比之下,这种特质是米军望尘莫及的。
与此同时,原本兵力就相对匮乏的米军在这场激战当中更是不断遭受损耗,甚至连最后的预备队都已经投入使用,可以说已经濒临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绝境。
面对如此形势,志愿军的指挥员敏锐地察觉到,最终决战的关键时刻已然来临。于是,他们果断下令将手中的预备队全部调遣上阵,旨在给予那些即将溃败逃窜的米军以致命性的沉重打击。
师预备队一七四团三营在对机场展开围攻时遭遇了顽强抵抗,多次冲锋都未能突破敌人防线,最终不得不接受上级下达的撤退指令。尽管心有不甘,但军令如山,他们迅速撤离战场,转而奔赴新的任务地点——东山。
营长姚根连身先士卒,带领着战士们一路狂奔。他们采用了熟悉的战术,如同滚雪球一般顺着山坡急速滚落,这样不仅能够加快行军速度,还能利用地形优势躲避敌人可能的袭击。就这样,他们一路疾驰,终于抵达了长津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