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呵呵笑,尤老师也跟着乐一下。
格拉夫曼子在气势上完全压制杨景行:“十二到十六小节。”
十几秒的片段,杨景行抬手就来,琴的音色是真不错。
台湾人的笑容完全消失甚至显出一些凝重,可格拉夫曼很平常的样子,这白发小老头就像教学生一样,稍微品了一下就:“不,不,不完全是这样……”
杨景行笑:“我想听细节,教授。”
当老师的好处,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或者就简单地示范一个琶音后就叫学生精确地弹出四声部,格拉夫曼就是这样干的,简洁熟练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好像根本不知道对面坐的正是作曲家本人。
杨景行还得拍马屁:“很有趣,我想我可以把这个作为保留节目。”说着就又弹上了。
听完之后,格拉夫曼还是稀松平常的样子,问旁观的:“你们怎么认为?喜欢哪一个?”
尤老师当然不会发表意见,台湾人也是很为难欲言又止的样子。
格拉夫曼不耽误:“二十二小节……”
杨主任吃了个下马威,格拉夫曼不仅不惊叹天才的技艺还毫不掩饰地显摆他对《友谊变奏曲》这首超技作品有着比创作者本人更为细致独到地探究,这老头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对那些没有过往的经验和理论借鉴的东西也自信满满地指手画脚。
杨景行人在屋檐下而且面对的是一代宗师,他也不能说对方错了,只好任人指使,格拉夫曼说要怎么弹他就怎么弹不敢打一点折扣。
不得不承认格拉夫曼对曲子的技法要求是前后连贯自成一体的,并非信口开河故意刁难。面对一首让大部分技巧性钢琴家都只会考虑有不有可能顺利完成的曲子,格拉夫曼还能提出那么多那么细又别出心裁的要求,这就是绝顶高手吧,那怕是纸上谈兵。
好在杨景行没有被自己的创作难住,面对各种要求都没给对面的老头说“不行不好再来一次”的机会,他的样子看起来还挺轻松。
格拉夫曼这种大师当然不会逐句逐句搞手把手教学,六分钟的曲子他才抽了七八十个小节出来进行提点。不过老头的这十几处地方的确挑得很精准,如果把作品中的这些拦路虎稍微修改那怕只降低一成的难度,演奏家们对这首炫技作曲的尝试欲望也会大大提高的。
杨景行好像进入学生角色了,过完最后一个难点后就自觉:“教授,我要弹一遍吗?”
格拉夫曼依然和蔼:“好的,请。”
预定的半个小时会面时间又消磨了六七分钟就没剩多少了,室内暖气很足,杨景行两只手舞得额头都起汗了。弹完后,他就看向教授等待指点。
严肃着听完了全曲的格拉夫曼准备严厉教导的样子盯着学生看,然后突然笑了起来:“我不用看你的护照了,你就是杨景行,我非常确定!”
杨景行呵呵,台湾人和尤老师也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