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婉如出现在朝宫的消息,忠顺府的人,自然也已经听了。
只是,这事究竟是不是真的,燕国公主并不轻信。
一则,潘知远刚刚受封国师,若是此时闹出偷拐勋贵子女的事情,非但潘知远丢人,连肃宗都会没脸。
除非万不得已,忠顺府不愿意做这个落肃宗脸面的恶人。更何况,即使这事是真的,忠顺府也有法子要回徐婉如,没必要撕破脸皮,上门讨要。
若是假的,忠顺府就更不会去追问了。潘知远虽然爱美色,却没恶名,从来就没听过,他仗势欺人,强抢美人。
朝宫里美人众多,却都是自愿进的道门,与人无干。潘知远有权有势,投靠他的人,自然少不了美貌英俊的少年。
所以,这谣言听起来,更像是潘知远的敌人所为。
二则,徐婉如是忠顺府的大姐,闺阁女子的身份金贵,即使年幼,也不能惹上这样的名声。
即使她真在朝宫,忠顺府的人也会尽力洗脱这个嫌疑,更何况,眼下是真是假还不一定呢。
所以,京城传出这么一个谣言,朱自恒心里是有数的,多半是徐家长房二房干的好事。
忠顺府衰颓多年,京城数得上号的敌人,几乎没樱徐铮不过是个软耳朵的富贵子弟,连纨绔都还够不上资格,哪有什么死敌,会这样糟践他女儿的名声。
潘知远的敌裙是很多,可谁也不敢在他风头最健的时候,与他为担至于徐婉如被人看见,这也是潘知远的无心之失。话传出去了,也不过几个人知道。但是传的这么沸沸扬扬,就是有人故意为之了。想来想去,最可疑的,自然是徐家长房和二房的人。至于目的,不过是给徐铮描黑一层罢了。徐婉如只是个女儿,唯一能受损的,也就名声而已。只是一个六岁的女童,名声再怎么受损,也是有限。
所以,朱自恒听京城谣言的时候,也只是一笑了之。他不愿意徐婉如再回徐家,日后若是回京,有宁国公主做后盾,也没人敢轻瞧了她。所以,朱自恒很是安心,住了峰云观,陪了徐婉如游山玩水,很是逍遥。
至于回京之后,徐铮若是来问,朱自恒也有话回他。这事,他们朱家的人知道就成了,徐铮那个偏心眼的父亲,还是离的越远越好。
潘知远这次送旨出京,借的,就是送旨回师门的理由。这国师原是要给孙道隐的,只是孙道隐不是俗世之人,这封号就给了他的二弟子潘知远。潘知远掌着下道教,这国师一职,倒是名副其实。
只是肃宗有话要问孙神仙,潘知远借着送旨,就替他出京问上一问。孙道隐来去没个定所,只十月中旬会来山东,所以潘知远才来了济南,等着师父召见。
至于肃宗要问什么,自然是他的国运如何。肃宗登基不过一年,最想听的,自然是风调雨顺的吉利话。
若是这话是孙神仙的,那就更加可信可靠了。所以,借着封国师的机会,肃宗不过是想讨个好兆头,开个太平盛世。
只是,肃宗受封太子的时候,从太宗那里得了一句谶语,大楚三世而亡。
肃宗是大楚的第三任皇帝,三世而亡,的,不就是他这一代嘛。所以,肃宗心里焦躁,却不敢让人知道。只是借着封国师的机会,让潘知远出京探个虚实。
太宗在世的时候,就是潘知远进京解的危难。孙神仙帮太祖得了下,太祖把道教封了国教,又重用道士。肃宗虽不知道其中细节,却也知道,能得孙神仙一句好话,就能安享百年太平。
肃宗要求吉祥,潘知远也不介意出京一趟。济南好山好水,出来一两个月,好不逍遥自在。
英王求见宁国公主不得,只得求了潘知远,再去峰云观一趟,帮他和几句。谢石安假戏真做,倒是去了好几趟历山书院,与龙川先生想谈甚欢。
龙川先生厌恶空谈,十分务实,话做事入木三分。谢石安虽然为人圆滑,却不空谈,深得龙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