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岸

西历1627年,2月。

转眼时间已经到了二月了,海上的冰层已经化的差不多了,但陆上的积雪可还没化,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和洋流的影响大连港海上的冰层会比陆上的积雪先融化,更何况小冰河的影响下辽东半岛化雪时间只会更晚。

后世辽东积雪融化都得到三月,在明末小冰期的影响下估计得三月末到四月了,而俞化龙就要打一个时间差,他想趁着港口解冻但是陆上积雪还没有融化时占领大连港并建立起棱堡,在这个时间段里由于大雪封路鞑子的骑兵无法大规模前来支援,大连港被澳宋人占领的消息也很难传回盛京。

等到开春大连港早就被澳宋人营建的跟铁桶一样了,不怕鞑子来攻,虽然鞑子的八旗骑兵确实是一绝,野战能力一流,但攻城能力严重不足,熟读明史的俞化龙自然深知这一点,那就要扬长避短尽量不要在野外和鞑子接战,等以后有了上万人的大军再找时间好好和鞑子算算账。

俞化龙站在武装商船的甲板上看着已经近在咫尺的大连港兴奋不已,果然不出所料大连港外海的冰层已经化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小块的浮冰,已经不影响船只进港了。

最后俞化龙在士兵的拥簇下上了岸,看着陆上的积雪他弯下腰抓起了一把狠狠的攥在手里,好似已经把整个远东地区攥在手里了一样。

大连港的位置很好,此地港阔水深又有海湾,不仅可以停靠数量巨多的大船,还可以有效避免海上的风浪,怪不得后世这里成了北方巨港,但这里就先由澳宋人征用了,等以后华夏大地统一后再还回去,港口附近由澳宋建设的各种设施就当租金吧。

由于鞑子都是以弓马为重,不重视海洋,现在大连港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只有一个小渔港和小渔村,还有一望无际的荒芜滩涂,一切都要澳宋人从头建设。

“总督,日月星辰旗已经插好了,您可以过去合影了。”

这里说的“合影”可不是后世的“合影”,经过六年时间穿越众带过来的智能手机基本都不能用了,还能用的都放在科学院妥善保存,可不能再让穿越众们带出去祸害了。

而且澳宋目前的科技研发重心都在提高生产力和军事实力上,像照相机这种优先级没那么高的东西自然就要往后稍一稍了,所以这里的合影是让画师给俞化龙画像而已。

俞化龙站在日月星辰旗下侧对着画师,然后拿起自己的指挥刀平举起自己的手臂指向远方的山头,头也顺着手望向远方,好似在说:“我见,我征服。”

在寒风中俞化龙人都快被吹傻了,画师才算是把边描好了(颜色之后再上)示意俞化龙已经好了,俞化龙看了一下这幅现在只有黑色线条的画,他很满意,好好的夸奖了这个随军画师一顿,叫画师上色以后再画一幅一样的给自己收藏用。

后来这幅名叫《上岸》的作品成了澳宋历史上的一幅重要美术作品,原件被收藏于澳宋国家博物馆,也登上了澳宋的历史教科书。

合完影,俞化龙又在军官们的簇拥下前往港口的小渔村,澳宋人害怕村中有鞑子或者有人去给鞑子通风报信,一上岸就就派了一个连的人去把这个小村子控制起来了。

进了村以后俞化龙发现这个小渔村里面全是汉民没有一个鞑子,但他没有惊讶辽东之前本就是大明的领土,而且那群鞑子也不会吃饱没事干来一个小渔村。

“切记让战士严守军纪,不得叨扰百姓,对了村里每个人给他们发20斤土豆和20斤红薯,要是有老人家的话多给10斤,让老乡们剩下的冬天好过些。”

这个小村庄村里总共也就一百多人。

“还有今天我不想回船上了就跟一连的战士们一起睡在陆地上。”

吩咐完下属,俞化龙又带着人四处走访,观察地形地貌,由于积雪甚厚,俞化龙和手下走的颇为艰难。

就在俞化龙带人侦察地形时,港口已经干的热火朝天了,剩下的士兵们正在从小港口上唯一条简易码头上卸下各种生活物资和建材,由于不确定辽东的情况,俞化龙并没有贸然带着移民来,而是带着2000军士和大量开发物资来到大连港,等初步开发后,再让后方送移民来筑城。

这些军士要先扩宽港口,用水泥建设几条永久码头好供后续人员和物资上岸,然后在等待筑城移民到来之前继续搞一些前期工作,清理积雪,平整和夯实地基,因为俞化龙向他们承诺给他们发补贴再加上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这些军士即使在刺骨寒风中也干的热火朝天。

晚上俞化龙召集连级和连级以上军官开会,商讨下一步的方案和工作,就算没算上留守种子岛的一个营,连级及以上军官都有十多人把整个帐篷挤的满满的。

虽然外面寒风呼啸,但帐篷中不觉寒冷,这款军用帐篷是澳宋专门为大明北方的冬天设计的,非常厚实保暖,设计了专门的排烟口,在帐篷内生火也不会一氧化碳中毒,可以说就算是澳宋的帐篷也比大明低层人四处透风的小破民居要强了。

吩咐完工作后俞化龙在华夏的土地上沉沉睡去这一觉他睡的格外的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