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发上颌骨长度将近一半都在眶前孔之前,外表面上的一个孔相对较大且向前定向,通过一个凹陷与鼻孔下孔连接,与艾伯塔龙,分支龙,惧龙和霸王龙一样,齿槽边缘上方有第二大列孔,拱形。
蛇发上颌骨后端分叉成两个突,下面的突引起颧骨。这个突的内侧表面比外侧表面延伸的更高,颧骨位于二者之间的浅槽之中。
上突是一个垂直的板,在颧骨前分为两个突,外部的那个覆盖上颌骨的侧面。上颌骨的远端内侧边缘接触外翼骨,尽管两块骨头之间没有明显的接触表面。
在所有暴龙类中,眶前窝在上颌骨后背侧突的腹缘形成了一个有光滑壁的凹陷。在背侧,一条侧面粗糙的嵴,分隔了眶前窝和鼻骨,但不向后延伸。在远端,后内侧突分叉来接纳泪骨前背侧突的边缘。较低的两个叉接触这个突起的下表面,而较短的上叉与突起的侧表面部分重叠。蛇发女怪龙tmp 86.36.100,泪骨沿着上颌骨的后背侧突内表面向前延伸超出5cm。
暴龙科动物上颌骨内侧的前背侧突只在上颌骨末端突出一小段距离,与上颌骨内表面接触。沿着上颌骨内侧架,前四颗牙齿上方有三个突出的嵴和沟,犁骨与这个突后侧的腹侧表面重叠,从第四颗牙齿上方的一个点到第八颗牙齿上方的眶前孔前缘水平面,颚骨架的内侧缘是光滑而圆润的,形成了内鼻孔的一部分边界。在这一个点后面有非常明显的颚骨缝合线
蛇发女怪龙颚骨架的下表面有与齿骨齿重叠的凹陷,四个最深的凹陷位于上颌骨齿2-3 3-4 4-5 5.6之间,这符合齿骨齿4-7。蛇发女怪龙的上颌骨内背侧还有第二个较为不明显的凹陷,位于上颌骨齿9-13,明显比特暴龙和霸王龙浅。艾伯塔龙的类似凹陷则更加突出,沿着其整个颚骨架都可以看到,这可能成为艾伯塔龙的一个自有衍征。幼年蛇发女怪龙的上颌骨孔底部位于外鼻孔下缘和眶前孔之间的线上方1cm处。在内侧视图中,上颌骨孔开放进入上颌窦(在内部敞开),在83.36.100和其他蛇发女怪龙标本中通过一个矮但是明显明显的嵴,附着一片软骨或骨。上颌骨窦与鼻道之间的分离在许多原始兽脚类中是骨性的,异特龙,如伤齿龙,恐爪龙和中华盗龙。
暴龙科的鼻骨共同骨化,尽管前部缝合线向一个外鼻孔后方的水平面开放,在后方与泪骨之间也可见。鼻骨在暴龙科个体发育中很早就已经共同骨化,始暴龙的内鼻骨缝合线似乎完全融合,蛇发,艾伯塔和始暴龙的鼻骨在外鼻孔后方直接增宽,在泪骨前端的三分之一压缩,在前额骨前面扩张,与幼年惧龙特暴龙相同,成年惧龙和特暴龙则与霸王龙相同,在鼻骨,泪骨和上颌骨的连接处后方更加骨化。鼻骨的压缩在大型暴龙类标本中很明显。
鼻骨前端分叉,与前上颌骨后端嵌合,另外每个鼻骨的叉向前伸出一个齿来区分前上颌骨后端(蛇发女怪龙,艾伯塔龙,幼年惧龙)。在成年惧龙(强健和sp)以及特暴龙、幼年霸王龙中,似乎没有中间的叉齿。
在鼻孔下面,鼻骨有一个尖端细的突起,位于上颌骨顶部的一个浅沟里。鼻骨形成了蛇发女怪龙眶前孔上边缘的一小部分。鼻骨中无气孔填充,与肉食龙下目相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整个腹侧缘,鼻骨有一个与上颌骨、泪骨和前额骨接触的系统,由舌状物和沟组成。大多数的鼻孔下突有一个圆形边缘,位于上颌骨背侧表面的一条沟中。然而在外鼻孔后面,鼻骨和上颌骨在它们接触的地方都有沿着边缘的沟。在蛇发女怪龙和艾伯塔龙的大型成熟标本和幼年惧龙中,接触处总体相同。相比之下,横向的嵴在暴龙亚科中打破了这条沟,这条沟的后方以一个手指状的突起(包裹泪骨的前缘)为界。这个突起在成年惧龙、特暴龙和一些霸王龙中不存在,但在幼年惧龙和另外一些霸王龙那里有。接近鼻骨的后部是一个与前额骨的柄联合,从侧面看,鼻骨和上颌骨缝合线的弯曲在暴龙科中一致。鼻骨边缘在鼻孔下突后面弯曲,但在眶前孔上面弯曲,总体上来说,鼻骨和上颌骨的接触处是一个精细的关节,允许一些内侧扭转(艾伯塔龙牙科和一些幼年暴龙亚科)。
蛇发的鼻骨背侧表面被一列大约十个明显的孔刺穿,它们从鼻骨内表面的前背侧穿过。类似的孔在艾伯塔龙和惧龙那里也有,特暴龙和霸王龙比较少。
在背侧角度,鼻骨的后侧边缘以一个锐角转向前内侧。鼻骨这一部分与额骨的舌状突起重叠,在靠近中线的地方有一个短而明显的后突。
蛇发和艾伯塔的成对鼻骨在泪骨之间向后延伸,这可能是与中华盗龙、始暴龙形态相似的区域。
像蛇发和艾伯塔一样,一些霸王龙标本的每个鼻骨都有一个明显的手指状侧突,与泪骨前端重叠。在成年惧龙和霸王龙那里这个特征并不明显。
蛇发和艾伯塔龙泪骨的背部侧缘升起一道嵴形成引人注目的角,位于眼眶前背侧。幼年蛇发的泪骨幼年角很不发达。在年轻的成年个体中才开始变尖锐和突出,在完全成年个体中变得更宽、较不突出。幼年惧龙在相同位置有一个小墩,在其他暴龙亚科成年个体中则变成一个延长膨胀的嵴(膨胀),幼年特暴龙的泪骨有一个侧面突出的角,大型暴龙科泪骨角或膨胀隆起内部是空心的。空腔周围的骨骼可能厚度小于几毫米,在大型个体(如mor555)可能被小型气孔穿透。
眶前骨棒的中部至少有两个泪骨管道侵入。眶前骨棒在内部被一个纵向的嵴加强,让它在中部有了一个T状的横截面。这条嵴从背面一直连续到额骨腹突。这条嵴在腹侧向前扭,以包裹颧骨的后背突。嵴延伸出这个区域暴露在外侧,尽管它依然被一条明显的纵向沟(在颧骨前背突所在的基部内)从眶前骨棒的侧面粗糙分离开。两块向外侧暴露的骨板在腹侧分开,表面光滑、更加偏内的那一块向前延伸,它传递到颧骨上的一个地方,那里有微弱的鳞骨缝合线,不与上颌骨和外翼骨接触。
泪骨侧边与颧骨外表面相接,在那里形成一条三角形的鳞骨缝合线。艾伯塔和蛇发女怪龙的腹外侧突形成了眶前窝的后缘,它通向颧骨的气孔。但惧龙的腹外侧突没有形成一个明显的嵴。
泪骨角的中心位置取决于个体的尺寸,蛇发的小标本tmp91.36.500,中心位置在气孔上。大标本ua10,与成年艾伯塔龙和幼年惧龙一样,中心在气孔前部的上方。91.36.500可以观察到一个一毫米宽的沟槽,从额骨到眶缘,分开泪骨和眶后骨,在大型标本中这条沟会消失,泪骨和眶后骨直接连接。
上面的内容来自Currie, P.J. 2003. Cranial anatomy of tyrannosaurid dinosaurs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Alberta, Canada.
虽然骨学描述已经算是非常详尽,但毕竟没有人亲眼见过活的暴龙科动物。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能够近距离地观看这些不可思议的生物的话,恐怕你也会像我一样如痴如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