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中,从牢房出来的石呆子破破烂烂,拖着枯瘦如柴,疲惫不堪的身躯走在路上,街上有人认出与之打招呼,本能回应,眼色呆滞,踉踉跄跄。
终快回到家,妻子孩子,侄子听信,远远迎来。满眼泪花,道不出一声。
“先回家再叙,先回家”旁人道。
洗漱不必细说,此时石呆子和家人还是止不住哭哭啼啼。妻子看到满身青一块紫一块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又擦去。“你不必伤心,他们(衙门差役)没有打我,只是给官家做了几日苦力,磕碰的。”“嗯。”崔氏尽管不信,丈夫已经回家,这次的劫难也算过去一半。
一连几日,慢慢心神好转,才发现,自己住的是后院。
“我们怎么住后院?前院呢?”
妻子又哭了,道:“为了救你,打点,300两银子卖给了外人。对方是跑外的布料商人。我们勤快些,日后再买回主业……”妻子一度难过说不下去了。
父亲遗言,“坚守家业,三代不得入仕。”还在耳畔,正厅大房不过几年,已易主。石呆子,难过异样,恨不得打下去,可想想妻子也是为了自己的性命,不得怪罪。
压压火气,稳定下来。“怎不见孩子们?”石呆子又问。
“孩子们,在山上道观跟随柳道爷读书,练武。村上好多孩子都去,不出学费,前提是要亲自挑选孩子。幸好咱们淮儿滨儿都被挑选上。柳道爷夸咱们孩子文采过人,夸二弟儿子武艺高超,各有专长,都有天份,细加训练,以后一个文一个武,前途不可估量。”崔氏解释道。
“淮儿文采过人,咱爹不让入仕。”妻子伸手让他住口。“孩子小,先学着吧!”又拿起旧衣服缝缝补补。
“咱们的地呢?”石呆子问。
“在,种着呢。要不我们娘几个,这几个月怎么过来的。”妻子答道。
“大伯,大娘,我砍柴回来了,一会还要走呢!先生还要我回去。”滨儿说道。一个十一二岁孩子,力气够大的,还不用人帮忙,每天带一捆柴回家。像他父亲(石呆子弟弟)小时候,生龙活虎的一个孩子。
“二弟,有消息吗?”
“没有,这都十来年了,苦了弟妹。”
“咱们可好好培养这俩孩子,重整家业在他们身上。”石呆子默默说着。
“石兄弟在吗?”
听声音立马出来恭迎,听妻子说,多亏这三位好友,若不是他们,谁去衙门营救石呆子,还不知道要在里面关多长时间?
落座,妻子退出。
“寒舍简陋,各位不必介意。”
“说什么呢?石兄,遭此大难,我等也是愤愤不平。奈何“贾史王薛”贾家势力大,哎……”话又缩回去。
“贾雨村,设计陷害石兄,把你的20把扇子转送贾赦,实乃无耻之徒。这样手段残忍之人料他不会有好下场。等着吧!”
“石兄,先养好身体,我们就是先来看望一下,日后有什么打算,改日再聊。”
“是这样,还没谢谢各位营救大恩,石某,无以为报,(沉思)!”石说。
“不必介怀,我们就先告辞,改日再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