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郑芝龙降清

顺治元年 10 月 30 日,京城之中喜气洋洋,一片欢腾之象——新朝已定都于此!此时此刻,朝堂之上风起云涌,局势复杂多变。

满清政府内部以八旗王爷及武将们为首占据着主导地位;那些曾效力于明朝而后投降清朝者,则被编入了汉八旗,并受命协助满八旗治理地方事务。至于入关后新近归顺之众,则统统归入汉八旗麾下听令差遣。

这种独特的交叉式管理模式究竟因何而起呢?原来,其中大有深意:正白旗由权倾朝野的多尔衮掌控,而正红旗则归属于德高望重的代善所有,正蓝旗则由豪格所掌控。为了实现权力制衡、稳定政局并建立相互间的信任感,采取这样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策略方为上策。于是乎,便出现了文官与武官携手共治一方水土之景——例如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同旗帜的力量交织在一起,共同管理着各个区域。满正白旗精心挑选了文官,与汉红旗的武官携手合作,一同负责某个特定地区的管辖权。他们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以确保该地区的秩序和稳定。

同样地,满正红旗也派出了文官,与汉蓝旗的武官紧密配合,共同治理另一个重要区域。这种跨阵营的合作展现了团结和协调的精神,使得资源得以合理利用,治理工作更加高效。

不仅如此,满正蓝旗派遣了文官,与汉黄旗的武官并肩作战,共同肩负起责任。他们相互支持,互相学习,为所管辖的区域带来了繁荣和发展。

然而,有趣的是,这种关系并非单向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汉红旗也要服从满正红旗人员的调度指挥,汉白旗则要听从满正白旗之人的安排。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统治格局。

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满族还是汉族,文官还是武官。他们各司其职,又相互关联,共同努力维护着社会的安宁与和谐。这样的制度安排既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又保证了权力的平衡与制约。

在这风起云涌之际,代善、豪格以及多尔衮三人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暂且拥立年幼无知的福临登上皇位。待到将来继续开疆拓土之时,根据各自立下赫赫战功多少再来决定最终谁能登顶称帝宝座。届时只需让小皇帝行禅让之事即可大功告成……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游戏就此拉开帷幕!

一件饶有趣味之事乃是三位王爷于前线奋力开疆拓土之时,后方之小皇帝却在太后抚慰之下端坐龙椅之上。底下一群文臣武将正高声诵读着各方传来之战报,但见那战报所言皆为满清大军所至之处,当地百姓受真龙天子感化纷纷归顺,并甘愿接受满清之统治。

然而实际战况实则残酷血腥至极,实非孩童所能承受听闻。故只得以如此方式呈报战情,以免惊吓圣驾。毕竟稚子纯净无邪之心,又怎能受得了那战场之上血肉横飞、生死相搏之景?于是乎,众人便将真实战况略去不提,仅以虚假之辞粉饰太平,为了让小皇帝能够更好地治理国家,了解前朝的政治体制和文化传统至关重要。因此,教育小皇帝学习前朝的官员制度和礼仪成为了当务之急。

顺治二年正月,清朝廷颁布诏令,决定修订《明史》。这次修史工程由内三院的大学士洪承畴、冯铨、范文程以及刚林等人担任总裁官,他们都是当时极具才华和学识的人物。同时,还任命了学士詹霸、宁完我等人为副总裁官,负责协助总裁官完成这项艰巨任务。此外,还选拔了众多优秀的纂修官、收掌官以及满、汉文字誊录官参与其中。

顺治皇帝福临受到曾柏蕴的熏陶和感化后,内心充满了仁爱之情。他深感曾柏蕴博学多才、品德高尚,并认为这样杰出的人才应该得到更多人的敬仰与尊重。

于是,顺治帝福临产生了一个想法:要让全国百姓都认识到这位知识渊博的太傅,甚至将其奉为楷模供世人膜拜。然而,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曾柏蕴时,后者却惶恐不安地推辞道:

"陛下啊,请千万不要如此行事!臣自知才疏学浅,实在难当此重任。若论德行高深、声名远扬之人,那唯有孔夫子方可胜任呀!他所倡导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历经千年不衰;其教诲更是深入人心,被视为做人处世之准则。只有像孔子这般德高望重的圣贤,才值得全民供奉参拜啊!"

福临听后陷入沉思,觉得曾柏蕴所言甚是有理。的确,孔子作为一代宗师和思想家,其学说对于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之下,自己虽贵为天子,但在道德修养方面尚需不断努力提升。

最终,顺治皇帝福临决定采纳曾柏蕴的建议,不再坚持让全国人民供奉他个人,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孔子这位先贤身上。从此以后,朝廷大力推崇孔子之道,鼓励臣民学习儒家经典,以求培养出更多有德有才之士。而这一切,也使得清朝初期社会风气逐渐向好,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小主,

就在这一年的二月十九日,清朝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策——确定孔子的尊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清朝将京城的国子监设立为太学,并建立了文庙,专门用于供奉孔子。在大成殿里,人们虔诚地祭祀着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以示对他的崇敬之情。

当摄政王多尔衮大胜归来时,京城一片欢腾。顺治帝福临虽然年幼,但也知晓此番胜利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他率领众大臣早早地便来到了天安门,恭候着摄政王的归来。

终于,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和欢呼声,摄政王多尔衮带着凯旋之师抵达了城门。众人纷纷跪地迎接,但多尔衮却并未下跪,而是径直走向了顺治帝福临。他轻轻将小皇帝抱起来,放在自己宽厚的肩膀上,眼中满是慈爱与骄傲。

"我们的小福临可是真龙天子啊!" 多尔衮高声说道,声音回荡在广场上空,"咱们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敌军无不闻风丧胆。只要宣读圣上的圣旨,那些南明军队都会乖乖跪下投降!这可不是叔父我有多厉害,真正厉害的,是我们这位智勇双全的小天子!"

顺治帝福临被多尔衮这般夸赞,不禁有些害羞,但心中更多的是喜悦与自豪。他紧紧抓住多尔衮的衣服,感受着来自长辈的关爱与支持。而在场的众大臣们听了多尔衮的话,也纷纷附和起来,对顺治帝表示敬意。

此时此刻,整个京城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氛围之中,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这场盛大的欢迎仪式,不仅彰显了摄政王多尔衮的赫赫战功,更让年轻的顺治帝福临在臣民心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