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博弈中

王振最近很烦恼,原因很简单,他还没能成为太监中的一把手。

当初他告别妻子,主动净身入宫,苦熬许久才终于等到一个接近顺德公主的机会,得以服侍当初的太子、如今的皇帝,这些年来也称得上兢兢业业、尽心尽力。

但自从皇帝登基以来,丝毫没有要让自己取代金英的想法。

王振自认为自己的学识毫不逊色于金英,对待皇帝也远比金英尽心尽力,但偏偏皇帝年纪尚小,如今还要受制于张太皇太后,官员任命都要经过张太皇太后的法眼,何况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这样至关重要的职位。

王振也不好直接求皇帝,生怕一不小心被张太皇太后听到了风声。

王振思来想去,只找到一个法子,那便是想办法给金英泼点脏水。

虽然说是可以捏造事端,但王振这么做也并非全然是栽赃,金英和王瑾一般,都在宫外有自己的宅邸,金英家中的仆人不比皇帝身边的宫人少,这些家仆经常仗着金英的名号出去向一些商铺索贿,听说还曾向官员行贿牟利。

王振这么做,正好可以引出这件事,外面那群言官有不少容易挑唆的,只要让他们知道金英的家仆索贿行贿的事情,到时候必定闹个天翻地覆,让金英在司礼监太监的位置上待不下去。

其实他原本打算将这件事闹到顺德长公主脸上,毕竟顺德长公主连磁州百姓的事情都愿意插手,更不用说京城的事情了。但想到自己能有今天这一步,和顺德长公主有着莫大的关系,自己的那点小伎俩未必瞒得过顺德长公主。

何况王振对朱予焕的性格也已经摸出了个一二,一旦触及到朱予焕的底线,朱予焕必然笑盈盈地宰了他。

更可怕的是除却慈惠皇太后、永清长公主,王振根本摸不到朱予焕的任何底线,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就会触怒朱予焕,与其如此,不如干脆不要招惹朱予焕,这样至少不会惹怒她,祸及自己。

说来也是奇了,这事情竟然如他预料一般顺利,除却原本收他贿赂的几个官员,甚至还有其他言官一起站出来查举金英。

“王大珰?”

王振回过神,见小内官小心翼翼的模样,这才觉得自己找回了一些身为大珰的体面,他清了清嗓子,问道:“怎么了?”

小太监连连赔笑道:“这不是过几日便是张老娘娘的寿宴,先前顺德长公主送给皇爷的折扇找不着了,皇爷要带着那把竹叶的,奴婢们都找不到,皇爷说只有大珰知道在哪里。”

王振更觉得意,边往外走边道:“你们伺候皇爷还是不够上心,怎么连长公主送来的东西放在哪儿都不知道?若非皇爷宽和大度,早就让你们去领罚了。”

“是是是,大珰说的是……”

张太皇太后本来不愿过寿,但朱予焕特意和朱祁镇叮嘱过,因此朱祁镇以父亲在时每年都为太皇太后庆贺生辰为由,照旧为张太皇太后过寿。

看到孙子对自己如此孝顺,张太皇太后心中的丧子之痛被驱散不少。

只不过张太皇太后的寿辰还未到,御史们参奏金英的题本已经先一步到了张太皇太后眼前,一开始还只是奏报金英家奴欺辱商贩、霸占市场,没想到后面更是有人直接举报金英家仆贿赂官员,贿赂官员,张太皇太后的好心情顿时消失殆尽。

纵容家仆行恶是一码事,和杨士奇之子杨稷一般,张太皇太后尚且可以接受,毕竟金英担任秉笔太监多年,能力没有任何问题,德行略有亏损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张太皇太后最不能忍的便是司礼监太监去贿赂官员,尽管这事是金英的家仆所为,但未必不是金英指使。

朱瞻基扩大司礼监的职权,为的就是保证内阁的权力不会威胁到皇帝,即便皇帝年幼、疏懒也不会影响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决定性作用。现在身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的金英和官员们串通一气,这不就是想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吗?

原本还有些犹豫的张太皇太后立刻来了精神,过寿也没了兴致,借朱祁镇之手下令锦衣卫彻查案件,显然是想要借此机会查个一清二楚。

要不是金英侍奉皇家多年,又是朱高炽一手提拔,恐怕张太皇太后早就将金英杀了了事。

这些事情,朱予焕也听到了不少风声,徐恭也曾私下和朱予焕说过,金英家仆行贿的事情确实是真,但金英本人也确实没有和受贿官员有直接联系,具体是怎么个结果,全凭张太皇太后的意思,可轻可重。

这个结果倒是和杨稷的事情有些类似,只是不涉及张太皇太后的底线,所以可以轻轻放下,但金英这件事显然就没那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