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太医令更是从太医署以及惠民医局京城分局精心筛选出了整整四十名人员,皇上也从龙卫及护林军里挑出一百六十人一同学习如何制作大蒜素。
毕竟,为防止日后这种珍贵药物出现泛滥的情况,此番选拔可谓极其严苛,务必确保所选之人皆是可靠之辈。
定国公滕烈早已驻足此地恭候多时,当第一批大蒜素新鲜出炉之时,他毫不犹豫地率先品饮了一杯,随后将剩余的全部妥善安排给了皇上与皇后身边的贴身侍从。
至于第二批大蒜素,则被他悉数分发给了京城各隔离点的驻守大夫以及守护太医署的护林军,第三批分给感染严重者,第四批则是分开城内其他的隔离人员,并未因宫中贵人的身份而给予特殊优待。
滕烈亲力亲为,制定了一份详尽的分配表,并将其郑重交予太医令与自己的副官,严令他们务必按照既定顺序严格执行,任何求情之人皆不得例外。
太医令对滕烈的此举钦佩不已,深知唯有定国公才有如此胆识与魄力,换作他人,恐怕早已在宫中贵人家族的重重压力下,将优先权拱手相让。
而定国公对此却嗤之以鼻,大皇子在审阅了这份分配表后,亦表示全力支持。正是因为有了这二位的坚定担当,扛下所有的压力,大蒜素的分发工作才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经过三天的紧张培训与磨砺,挑选出来的两百位精英迅速成长,掌握了制作大蒜素的精湛技艺,逐渐稳定地担当起了这份重任。
随后,两百二十名制药师携手并进,齐心协力,每日至少能制作出一万多份这份珍贵的抗疫物资。随着技艺的不断精进,他们制作的数量如同滚雪球般不断攀升,为京城的抗疫战斗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京城登记在册人口多达七十余万,在太医署及京畿卫的共同努力下,确保了每位居民都能持续使用大蒜素数日,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终于实现了这一目标,这其中的艰辛与付出,只有参与当中的人深有体会了。
千禧十六年的新年,在抗疫的艰难战役中悄然流逝,但大家的信念却愈发坚定。
京城的雪花从零星飘落,渐渐堆积至脚踝深处,仿佛也在为所有人的坚守与付出点赞。街道上一片寂静,无论是皇宫内院、贵族官员的府邸,还是寻常百姓之家,都异常安宁,这份安宁是所有人用汗水与智慧换来的。
这两个月来,皇上虽免于朝会之劳,却仍于御书房中勤勉审阅奏折。然而,官员们递交的奏折中,多有对大皇子与定国公的诬告与攻讦。
这些无端之辞,虽悉数被内阁大臣们明智地扣下,未能扰乱朝纲,但皇上闻之仍愤怒难平。
为肃清朝廷风气,皇上特命内阁大臣们将递交此类无用奏折的官员名单一一记录在案。随后,皇上直接颁布圣旨,严惩不贷名单中的所有官员,均被扣罚俸禄一年,以示警戒;若其中涉及后宫妃子,则一律降级处理,以维护后宫之秩序。
此外,皇上深感抗疫战斗中医者与将士们的英勇与奉献,特命内阁大臣撰写皇榜,向所有参与这场艰难战役的医者及将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皇榜中不仅表达了对他们无畏精神的赞颂,还宣布将给予他们应有的奖赏,以表彰他们的卓越贡献。
皇榜撰写完毕后,皇上安排人员在大臣家门前宣读,让那些自私自利、只顾个人私利之人听听朝廷的声音,看看自己的立场是何等的渺小与可耻。
此举不仅彰显了皇上的威严与公正,更体现了朝廷对正直之风的坚定坚守。
愿此等歪风邪气在朝廷的严厉打击下得以遏制,让朝廷得以更加清明,国家得以更加昌盛。
得益于皇上的英明决策与坚定意志,京城这场肆虐的疫症在第三个月终于得到了彻底根治。疫情如同乌云散去,京城重焕生机。
与此同时,大汗朝境内的其他州城也在朝廷的全力支援下逐渐走出困境。朝廷派遣的钦差大臣、制药师以及当地参与江夏救援的人员、驻军等,他们携手并肩,奋力救治,最终使得各地疫情得以顺利解除,百姓们重获安康。
这场疫症,无疑是一场全国性的灾难。然而,它却激发了大汗朝举国上下的抗争精神。朝廷、医者、军队以及全国百姓齐心协力,共同抵御疫情的侵袭。这种力挽狂澜的团结与凝聚力,让外敌为之震慑。
一时之间,那些原本蠢蠢欲动、想要趁火打劫的边临小国,都因大汗朝的团结与强大而不敢有所动作。
这场疫症,虽然带来了灾难,但也让大汗朝的国威更加彰显,让世人见证了国人的团结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