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只欠东风

召日 观三七 2369 字 16天前

“崔爱卿,科举一事准备的如何了?”

此时,深宫内的御书房中弥漫着紧张的氛围。皇帝坐在书桌前,神情严肃地翻阅着手中的奏章,而在他下方,崔命一动不动的跪着。

御书房内人来人往,多少臣子都希望能够进入这个地方,因为这里代表着得到皇帝的重视和青睐。

有些重要的事情放在朝堂上不方便说出口,皇帝便会私下召见臣子。

然而,来来往往的却总是那些熟悉的面孔,皇帝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一些新鲜的面孔了。

这是他首次召唤崔命前来,或许也将成为他们唯一的一次会面。

“启禀陛下,章程已经基本起草完成,但仍有一些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打磨。由于此次是重新开启科举,因此微臣希望能够确保万无一失!不过,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如果想要将其真正付诸实践,还需等待秋季举行一场乡试。”崔命沉思片刻后,按照苏全的教导如实向皇帝禀报。

这是他第一次被皇帝在御书房召见,内心无比激动。

平日里,他一直在清水衙门的礼部工作,很少有机会参与军国大事,更不用说进宫面圣了。

这次召见,充分显示出皇帝对科举一事的高度重视,也让他意识到自己有可能借此机会踏入中枢,一展身手。

如果一切顺利,待到来年春闱结束后,皇上可能会念及他的辛勤付出,给予他更高的官职。

想到这里,他不禁心潮澎湃。

皇帝一手持笔,专注地在奏章上批注。

近几日来,朝廷中的大小事务都围绕着新政展开。

虽然仍有反对的声音,但相比过去已经减少了许多。

皇帝轻轻合上最后一本奏章,语气从容地说:“这本该是一件对国家和人民都大有益处的好事。朕认为,为了鼓励士子们积极进取,可以由各地推荐一批才华出众的士子先行参加今年的春闱。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还能为新政实施做好铺垫。”

崔命愣了一下,然后身子跪伏的更低,口中称赞道:“皇恩浩荡,想必天下士子都会感恩陛下的恩典。”

此刻,崔命的内心已经被惊涛骇浪所席卷,他万万没有想到苏全的想法居然与皇帝如出一辙。

其实,早在皇帝召见自己之前,苏全就曾经告诉过他,陛下为了向天下的士子们展示他的决心,一定会提前开启春闱。

先帝晚年因为忌惮大世族的势力,不得不亲自废除科举制度。

如今,陛下重新恢复科举,并跳过了秋闱,直接举行春闱。

这样一来,这场搁置已久的首次科举必将引发激烈竞争,众人都会为此拼命争取。

崔命当时对苏全的话还有些疑虑,但现在看来,还是自己太过稚嫩了。

既然如此,那么对于王氏那份名单,他就必须更加努力了,最好能让所有这些人都名落孙山。

要怪只能怪他们自己学识浅薄,无法通过考试。

皇帝从龙椅上走下,脚步声在整个御书房内回荡,沉稳而有力,令人心生畏惧。

崔命跪在下方,内心充满惶恐和不安,这还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皇帝。

只看见那件明黄色的龙袍下摆就在眼前晃动,脚尖的靴子带来的压迫感他不自觉的咽了口唾沫。

皇帝站稳后严肃的说道:

“此事你一定要放在心上,有什么需求尽管来找朕。”

随后他将面前之人扶起来,正视后者的双眼,轻声说道:

“切莫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崔命刚起身便又立即跪了下来,重重的对着那位天底下身份最珍贵的男人磕了几个响头,直教那满地的金砖轰隆作响。

他声音颤抖的说道:“遵旨,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皇帝说了一声退下,随后返回书桌坐下,握紧龙椅上的扶手,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

皇帝的眼神闪烁着坚定和果断,心中暗自思忖:这把刀可是你们亲自递到朕手上的,那就不要怪朕亲手斩下去了。朕就是想看看这次春闱你们究竟下了多大的血本,能为朕举荐多少栋梁之材。放心吧崔氏,朕会好好关照这些士子的!也会将他们一网打尽的!

皇帝的目光透过窗户,望向远方。

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朝堂之上,终于不再是清一色的世族中人。

阳光明媚,皇城脚下一片繁荣景象。

一位身穿鲜艳红袍的朝廷命官手持一张皇榜,身后紧跟着一队训练有素的宫中甲士。

他们来到一处繁华街道,将皇榜郑重地张贴在墙上。

榜文张贴完毕,一群原本在附近转悠的学子立刻围拢过来。

这些天来,洛阳城中充满各种新鲜事,而皇榜张贴处无疑是最为热闹的地方。

任何与新政有关的消息都会在这里公布,学子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他们瞪大眼睛,仔细阅读着眼前放出的皇榜,生怕错过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