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朝中权臣的势力逐步清除,储君之位的话题开始逐渐摆上台面。皇帝年迈,健康状况日渐衰弱,朝野上下都在暗中关注储君的选择。虽然朝中已经暂时平息了阴谋,但各派势力对于继承人之位依旧各怀心思,暗流依旧涌动。
萧澈知道,储君之位关乎国家未来的命运,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一场新的动荡。尽管他一心效忠皇帝,但他也明白,必须选出一位真正贤能的储君,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储君候选的讨论
一日,萧澈被皇帝召见入宫,与几位重臣一同商讨储君人选。皇帝将目光扫过在座的几位重臣,缓缓说道:“储君之位,关乎国家未来,朕希望你们能直言相告,举荐真正贤能之人。”
重臣们互相对视,神情中透出几分凝重。片刻后,一位年长的大臣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太子一向宽厚仁慈,若能继承大统,必能安抚百姓,维护国家的安定。”
另一位年轻的官员却立即反驳:“太子虽仁慈宽厚,但优柔寡断,缺乏统御能力。若遇到边疆战事或朝中纷争,恐怕难以独当一面。臣以为,应当选择睿智果敢之人作为储君,方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众臣纷纷发表意见,有人支持太子,有人则推崇其他皇子。皇帝听着这些不同意见,面色渐渐沉了下来。他知道,这些大臣们的建议往往带有个人的倾向,难以抉择。
萧澈站在一旁,冷静地聆听着众人的发言,内心却在快速思考。他并未轻易表态,而是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局势产生巨大影响。
皇帝的试探
议论了一阵后,皇帝将目光投向萧澈,缓缓问道:“萧爱卿,你对此有何看法?”
萧澈微微拱手,思索片刻,谨慎地答道:“陛下,储君之位事关重大,臣以为,不仅需考虑才能,还需观察其品行、决断力以及对百姓的责任心。国家未来多艰难险阻,唯有真正贤能之人,方能承载这份重任。”
皇帝微微点头,目光中透出一丝赞许:“萧爱卿所言甚是。朕自知储君之位的选择并非易事,也深知朝中之人对储君之位各怀心思。只是朕年事已高,必须尽早做出决策。”
他的话语中透着一丝无奈与疲惫。萧澈深知,皇帝的心境因储君之事而变得愈发沉重,他必须在朝堂稳定的前提下,帮助皇帝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朝中的不满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