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萧澈荣封“安国公”后,国家的边疆得以稳固,百姓的生活逐渐恢复和平。然而,正当朝廷上下享受安宁之际,西方的盟国忽然派遣使者前来京城,递交一封加急信函,要求新君履行先帝所立的盟约,派兵援助西方,以对抗新的威胁。
新君接到盟国的信函,神情凝重。他知道,这不仅是对盟约的考验,更是对国家实力的一次重大挑战。若是贸然出兵,可能会损耗国力;若拒绝盟约,则会让周边国家质疑朝廷的诚信。新君决心慎重应对,召集朝臣商议对策。
朝堂上的分歧
在朝会之上,群臣们就是否出兵援助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部分重臣认为,国家刚刚恢复安定,不宜轻易耗费兵力前往西方,毕竟远征带来的消耗极大,甚至可能引发国内的动荡;而另一部分朝臣则主张履行盟约,维系朝廷在国际上的威信。
一名资深老臣站出,直言不讳地说道:“新君,国家的安稳来之不易,若轻易派兵,恐怕会损耗国力,甚至影响百姓的生活。此事还需三思。”
然而,另一位支持派的官员随即反驳道:“盟约既然由先帝所立,便应信守。若我们置盟国于不顾,未来盟国势必也会对我们袖手旁观。”
新君听完群臣的意见,转向萧澈,问道:“安国公,您如何看待此事?”
萧澈微微沉思,随后冷静答道:“陛下,此事的确关系重大。若贸然出兵,恐怕国内会动摇;但若失信盟约,国家威信将受损。依臣之见,若出兵,需讲求策略,选择精锐之士,尽量避免动用大量兵力,以确保国内的安稳。”
新君深思片刻,认同了萧澈的建议,决定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前往西方支援,同时确保国内的安定。他任命萧澈为“镇西大将军”,负责带领援军出征,并赋予他全权指挥权,以便应对西方的局势。
出征前的准备
萧澈接到命令,立即着手准备出征。他挑选了一批精锐士兵,并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确保他们能胜任此次远征任务。为了减少粮草负担,萧澈制定了详细的后勤计划,确保部队在长途跋涉中能够保持战斗力。
苏晚在王府中为他准备行装,尽管内心依旧不舍,但她知道,此次出征关乎国家的信誉,她深知萧澈的忠诚和担当。“每一次出征,你都带着国家的使命,我会在京中等你凯旋而归。”她微笑着说道,目光中充满了鼓励。
萧澈轻轻握住她的手,语气中透出坚定:“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我定会全力而为,护我大朝的荣誉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