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工程总站的指挥中心内,巨大的全息投影展示着一个庞大的空间建筑群。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程项目——星际避难所正在逐步成型。随着维度壁垒的变化和基因锁的开启,建立安全的避难空间变得越发紧迫。
"第七区域骨架搭建完成,"工程总监杨建报告,"纳米建造机器人正在进行外层装甲的铺设。新型量子材料展现出excellent的适应性,能够自动响应空间结构的变化。"
守护者立即开始分析:"确认:建筑材料正在与维度场达成稳定共振。这种自适应特性将为避难所提供跨维度的防护能力。"
李远方通过量子感知观察着整个工程的进展。在更高维度的视角下,他能看到避难所不仅存在于物质空间,还延伸到了多个维度层面。
"能源网络铺设进度超过65%,"能源工程师王能汇报,"暗物质反应堆运行稳定,成功建立了跨维度能量传输通道。每个区块都能获得独立且充足的能源供应。"
跨维者的投影在建筑群中穿行:"这个设计融合了多个文明的智慧。避难所不只是一个庇护所,更是一座能够适应多维度环境的生命方舟。"
建造现场一片繁忙。数以万计的工程机器人在太空中编织着庞大的结构网络。每一个构件都经过量子级别的精确计算,确保能够承受维度应力的考验。
"生态系统模拟舱已经启动,"生态专家林态说,"第一批实验植物展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它们的基因也开始响应量子环境的变化。"
这个发现让情况变得更加有趣。避难所不仅要保护现有的生命形态,还要为即将到来的进化提供合适的环境。
"材料应力监测显示稳定,"结构专家张构报告,"新型复合材料成功融合了Ancient文明的技术特征。它们能够自动修复维度扭曲造成的损伤。"
守护者继续监测:"检测到建筑结构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量子网络。这将大大提升避难所应对维度风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