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晏存在暗处的推波助澜。
小皇帝此前一招祸水东引,将元吉皇帝的大部分心思转移到自己身上,他根本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甚至还觉得此子颇有主意,值得好好培养。
还经常跟底下人说,庆帝是个好苗子,要认真辅佐。
季文光虽替他不忿,却也不得不承认一点。
庆帝小小年纪,即便在冷宫生活了十几年,学习能力却非常强,治国天赋也极佳。
就这样,庆帝算是得到了晏存一派的认可。
小主,
元吉皇帝死后,朝廷众臣逐渐归为一心,效忠新主。
然而,晏存浸淫朝堂多年,势力与影响过于深入人心。
朝中再次划分为两派,一派亲晏,一派远晏。
庆帝忙着培养巩固自己的势力,并不想打破这种相互制衡的情况。
晏存年过三十,不光身居高位,还丰神俊朗,拜入他门下的学生年年激增。
即便他自诩为生民谋,为天下谋,但人站的太高,总会容易遗漏微小的声音。
也许是下面的人层层把关,他听到的都是好事,也许是他沉浸朝堂之争太久,许久不曾亲自走到桑下田间。
总之,他不再关心哪个村的税收不对,为何不对;
不再关心礼器借用是否合规记册;
也不再关心千里之外的妹妹一家是否安好。
他只看到三品以上官员的奏折呈词,听到民间朝堂对庆帝的称赞褒奖。
莺歌燕舞满目,丝竹管弦贯耳。
他看着一波又一波年轻后生前赴后继。
一边笑着引导他们将功绩落到实处,语重心长;一边将半真半假的功绩名册通过考核,理所当然。
宫庭华贵诱人心,京城盛景迷人眼。
他几乎要习惯这样的生活,直到晏景澄的三岁生辰宴。
高朋满座,推杯换盏。日落月升,人影寥落。
与妻儿笑闹一番过后,他独自前往书房。
屏退左右,将书房附近清空,打算如往常一般与林小暖剖白近日感想。
今日府上人员往来络绎不绝,虽比不得百年世家大族,却也算是钟鸣鼎食之家。
晏存着实开心,脸上的笑几乎一刻也未曾落下。
与几位官员喝了些酒,微醺。
他坐进书桌前的椅子里,微微后仰,姿态放松。
还未起话头,便听到林小暖仿若带笑的声音。
【宿主,时机已到。是否愿意我将您的“意”欲取走?】
【取走“意”欲后,不会影响您对于声色名利的态度。】
晏存一愣,神色恍然。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