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赵宋趣闻

朱元璋无可奈何之下,捏着鼻子捡起老赵家的‘关爱传统’,没事写写圣旨‘关心’一下那些‘空巢老人式’的臣子。

结果不但没有起到正面效果,还接连吓死了不少老臣,这可把老朱同学气的够呛。

最后只能甩了一句:“咱就这德行了,改不了,大不了明日咱就退位,让标儿上去‘关爱’老臣去!”

不过一句气话,后来太子朱标即位后把这事儿记在心里,大明后世君主也继承了这一套。

只不过现在的韩某人和大宋君臣都不知道,他们的这一出,会受到后世君臣的赞扬和肯定。

认为这是君臣一体、荣辱与共、和谐共处的象征和体现,不少名臣武将都渴望这种殊荣。

不过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哲宗小皇帝有些想念自家老师了。

比起神宗皇帝在世时的关心,从赵煦即位后,大部分时光都是韩明陪伴在身边,这就有了一丝诸葛亮和刘禅之间的感情在里边。

在赵煦眼里,韩明是一个亦师亦父的角色,是一个忠心耿耿、坚定扶持、保护自己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因此有了一丝真情流动,小皇帝就自然而然通过夸张的方式表达出来。

当朝宰执之首的王珪曾经感慨道:“以韩静远之才能,官家之恩宠,往后再有什么夸张的事情出现,老夫都不意外!”

由此也助长了韩家的威势,不过得益于韩章老爷子多年家传风气的影响,韩家人也没有过于骄纵和狂妄,都是默默做好自己的事儿。

这种君臣趣闻,也许很受民间喜爱,在短暂的传播后,很快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改编浪潮。

三教九流的人物纷纷编写话本,有代指的将哲宗皇帝和韩明的君臣之情,流传于世。

后世百姓中也喜欢拿刘禅、诸葛亮和赵煦、韩明这对君臣作对比,到底哪对更适合中国宝宝磕君臣cp体质呢?

最后还是不那么严肃韩某人和更年幼的赵煦占了上风,成为了后现代熟知历史的孩子们磕的对象。

小主,

当然他们不会知道,韩某人的崇拜对象,就是那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武侯。

哲宗小皇帝和韩某人的趣事不少,但是大部分都被人为掩盖了,也不想民间过多传颂这种故事。

而当事人也不会在乎这种事情传开后的影响,毕竟这就是这对师徒表达情感的方式。

大宋这边的欢声笑语与趣闻传到辽国方面,除了让耶律洪基君臣更加生气,半点招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