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四次战役(8)横城反击获全胜

为了指挥横城反击作战,邓华率指挥所前进至洪川西南约14公里处的牧谷,通过无线电向下越一级(至师级)进行沟通联络。

1951年2月9日14时,正式发出了关于“横城地区作战部署”的电报。

根据这一部署,负责在横城以北执行攻歼任务的有第40军和第66军的全部力量,第42军的两个师,第39军的一个师,共计9个师。与之对峙的是美韩军大约4个团(包括韩军第8师和美军第2师中的一个团),因此志愿军在兵力上具备绝对优势。

攻击计划定于11日17时展开。与此同时,邓华在部署反击行动后,还特别向各部队发布指令,强调:“此次反击战,我军集中了九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目标是逐步包围并切断横城及以北地区的敌军四个团(包括一个美军团和一个伪军师)。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完全有信心取得全面胜利。”

命令下达后,邓华最为关心的是,各部队能否迅速抵达预定位置,按时展开并发起进攻。

当时,第66军的问题反映较为突出。第三次战役结束后,该军在华川以北休整,军部设在五圣山南侧的上甘岭。接到参与横城地区作战的命令后,先头部队第198师于2月3日率先出发,随后军主力依次按照第196师、第197师及军直属部队的顺序,于6日17时出发,经过四天行军抵达洪川地区。由于出发匆忙,部队甚至没有领取鞋子和重迫击炮弹。

根据邓指的部署,8日14时,第66军应派出两个师(第197师、第198师)在洪川以南及西南一带占领阵地,准备阻击从横城、广滩里向阳德院里、洪川进犯的敌军,另派一个师(第196师)进至洪川东南的坐谷里一带,准备从楸洞里对横城敌军的侧后发动进攻。

9日15时,邓华电令第66军:指示一九七师和一九六师迅速且坚决地进军至大官垡里、堂巨里、栗洞里、新村地区(横城东北),以便于10日晚对横城以南展开攻击,切断敌人的退路。邓华强调:你军能否消灭伪8师将对任务成败起决定作用,务必不惜一切代价,坚定完成任务,切勿误解为其他。

10日13时,邓华察觉第66军行动迟滞,可能会对后续作战产生影响,随即发电催促:不惜一切代价,务必按照9日15时的命令执行。

11日凌晨4时,邓华再次致电军长萧新槐和政委王紫峰,并向志司报告,要求他们准确把握时间节点,指示196师务必迅速插入德高山和曲桥里一带,切断敌军退路,否则歼灭敌军的任务将难以完成。

第66军来电反映时间紧迫,邓华回复表示:作战的发动时间确实较为匆忙,但这种安排是必要的,不能再延误。

11日9时30分,距离预定的攻击发起时间不足8小时,邓华向志司报告,表达了对第66军等部队可能无法完成迂回敌后切断敌军退路任务的担忧。他在电文中提到:虽然以九个师的兵力进行攻击有望取得胜利,但负责东面切断敌军退路的第66军(实力较弱)执行命令不够坚决,并多次抱怨,恐怕难以完成任务(切断横城敌军的退路)。此外,第117师距离较远,一夜之间难以插至横城以北。

正当邓华敦促第66军加快行动时,左翼的人民军金雄部队也提出了推迟进攻的请求。

根据9日20时中朝联司的部署,金雄集团所属的人民军第2军团主力应在自主峰、大美山和泰歧洞一带进行防御,积极牵制韩军伪3师、伪7师和伪9师,同时派遣部分部队深入敌后,破坏公路桥梁,伏击并阻击援军。第3、第5军团则需集中兵力向梨湖洞、烽火山和下安兴里发动进攻,消灭韩军第5师的一部分,取得胜利后继续向横城东南方向进攻。

上述行动将对邓集团在横城地区的反击起到重要的协同作用。

然而,10日下午3时,金指来电向联司汇报部队的情况,称第3军团原计划向鲁川里和许方里一带集结,但目前尚未收到具体报告,部队的确切位置不明。攻击发起前一天,竟有一个军团神秘失踪,这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当晚22时30分,金指再次拨通了联司的电话,但签署文件的人竟不是金雄本人。

电报内容:金去二军团需要在11日早晨前返回,而3军团的部队尚未汇合。

大战临近,肩负指挥重任的主官却不在自己的岗位上,导致联司下达的作战部署未能进行任何研究和执行规划,实在让人难以理解。然而,电报的最后却留下了一个颇具个性的表态:“已征求邓的意见,打就打。”

同日13时,邓华致电彭德怀、朴一禹、洪学智、解方,并请求将此意见转达给金雄,强调出击时间不应因人民军方面的原因而被推迟。

在横城反击发起前,志司已将“人民军是否能够按照预定的战役部署截断敌军退路,以及66军是否能依照邓的指示完成任务”,视为此次战斗能否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然而,由于作战准备匆忙以及组织指挥上存在不足,这两个关键点在战役初期便出现了问题,显然对后续的反击进程产生了不利影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月10日晚至11日中午12时,邓集团各部队陆续抵达预定地点。

各部队到达指定地点后,准备作战的时间为5至17小时不等。

第42军是最早到达集结地域的部队,他们的准备时间长达近40个小时。

11日17时,邓集团在横城东北的三巨里至低平里以东的瑟峙一线,展开了一场横跨约33公里的横城反击战。

这次反击,志愿军集结了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部队,并尽可能调动了大量火力支援。尽管计划中的歼灭目标仅为横城地区的韩军1个师和美军1个团,总计约2万余人,志愿军仍调集了4个军的力量,投入战斗的部队多达9个师,总兵力达10万人,兵力对比达到了5比1。

在横城西北的主要突破区域,投入了6个师兵力,形成了7倍于敌的绝对优势。

志愿军作战中一贯面临的最大弱点是火力不足,而这次战役则尽全力加以弥补。

根据统计,参与横城反击作战的各级炮兵共投入了679门各类火炮(包括迫击炮)和285具火箭筒。虽然敌军拥有555门各种火炮、930件反坦克武器以及数十辆坦克,火力优势仍然不明显,但相比之前已有了显着增强。这无疑为反击胜利增加了不少胜算。

另外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作战再次成功实现了行动的突然性。

根据美军战史的记载,“围捕行动”开始后,美军始终未能准确掌握中线志愿军的动向。从2月7日开始,北上的美韩联军各部队连续遭到志愿军和人民军的顽强抵抗,寸步难行。阿尔蒙德因此命令韩军伪5师转入东部防御,并将作为预备队的韩军伪3师投入战斗,与在横城方向进展较好的韩军第8师一同,继续向洪川进攻。

然而,在9日和10日这两天里,这两个师未能取得任何进展,反而使得韩军第8师在整个战线中的位置更加孤立。与此同时,航空侦察发现北汉江以东、杨平至砥平里以北地区有大批志愿军部队集结,且地面上有数支纵队正从洪川以西向横城方向推进。

第8集团军的情报官福格逊上校据此向李奇微递交了一份据称“高质量”的评估报告,指出中国军队正集结于北汉江河畔和24号公路(杨平至洪川)之间,兵力包括第42、第39、第40和第66军,总计约11万人。

报告还指出,最有可能的进攻路线有两条:一是沿着汉江河谷向骊州进攻,二是沿29号公路(春川至忠州)攻向原州,然后继续南下直逼忠州后方,也不排除中国军队可能采取向西南迂回的战术,对西线的美军形成包围态势。

然而,报告声称,中国军队不会立即发动攻击,而是会等到第9兵团从元山推进到能够提供增援的有利位置,这最早也要等到2月15日。

李奇微在阅读了这份报告后,于11日晚向阿尔蒙德下达指示:美军第2师与韩军第8师可以在各自防区内沿24号公路展开巡逻行动,但不要继续向北推进,以免过于突出,成为中国军队集中攻击的目标。

美军战史指出,福格逊的报告在很多方面已经非常接近事实,但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即无凭无据地将第9兵团的抵达视为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的前提,从而错误判断了进攻的时间。

2月11日晚间,横城反击战在美军未能充分预料的情况下突然爆发。

横城反击战之所以能够出其不意,既得益于西线韩集团在汉江以南的牵制行动,也归功于邓集团通过快速机动部署抓住了战机。这次美军进攻的主战场在西线,第8集团军的主力大部分被牵制在此。

韩集团各部顽强阻击,为邓集团的反击兵力集结赢得了宝贵时间。当中线美韩军冒进至横城以北时,战场上形成了一个轮廓分明的突出部,正面达13公里,为邓集团的反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目标。

这一态势刚刚在战场上形成,邓集团各部队便迅速行动,边开进边调整部署,仅用几个夜晚就到达了展开区域。稍作准备后立即发起攻击,行动和部署的迅速远远超出了对方的决策反应周期,尽管敌方有所预感,但仍然出乎其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