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司令部赶紧调集资源,顶着美军飞机对后勤线的轰炸,每天抢运弹药70吨以上,全力保障67军的作战。
三天恶战,67军统计的歼敌人数已飙升到1.7万人,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歼灭敌军的最高纪录,这个纪录超过了38军。
消息逐层上报,连中央都开始关注了,专门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我军三天歼敌一万七千人”的报道,热情洋溢的赞扬了志愿军67军不怕牺牲、勇克强敌的顽强精神,充分肯定了这场大战的巨大战果。
《人民日报》很快传到了前线,指导员、文化教员趁着战斗间隙,一字一句的向战士们朗读了报道,满身硝烟、精疲力竭的将士们欢欣鼓舞,士气大振,转身就浑身是劲的又投入了战斗。
67军虽然也付出了高达9000余人伤亡的惨重代价,但是士气高涨,整条防线也基本完整,没给敌军可乘之机。美军第7师也因为伤亡严重,在15日撤回至二线休整,由美军第24师接替。
10月16日,志司致电第20兵团、第67军及各部队:
我六十七军在两次防御战中,均表现英勇顽强,虽然自己伤亡较大,但杀伤敌人更多,敌我伤亡成为二与一之比,使敌攻势逐渐减弱,证明该军在战术上、工事构筑上均有显着进步,仍望继续努力,彻底粉碎敌之所谓秋季攻势。
在这封电报中,还对前线其他各部队提出了要求:
敌人此次采取“逐段轮番攻势”以来,各线作战均能英勇杀敌,给敌以极大损伤,盼我各线部队加强工事,讲求战术,好好准备,严阵以待,给犯敌以歼灭性打击,这是最好削弱敌人的机会,为下次大战役奠定胜利基础,尚望全军上下努力为之。
杨成武调68军203师,配属67军作战,接替了67军199师和200师的阻击任务,并于10月15日仓促参战,参与了轿岩山、烽火山一线的阻击战斗。
这个时候,杨成武已将军、师的第二梯队全部投入战斗,兵团手中已无预备队伍,只得请求志愿军司令部调派部队增援。
志司回复杨成武:
“以201、203师及202师接替和加强第一线部署甚妥,望照执行。另调一个军接替67军很有必要,前电军委调66军,当再电催促。如该军暂不能入朝,再由三兵团抽一个军调归你们指挥,待军委复电后再告。”后经毛主席批准,把第12军也调配到金城西南,来补充增强第67军防御力量,阻止敌人向金城的进攻。
美韩军这边,在遭遇重大损失后,攻势已明显减弱,但又还没死心,想拼耐力把志愿军耗干。16日下午3时,美韩军队转变了思路,开始对选定的要点,逐次实施重点打击。每攻打一个目标的时候,均投入两个以上的营级部队,坦克投入数量少的时候20辆左右,多的时候达到60辆之多。
对月峰山、梨船洞等要点,美韩军队每天要打出1万-3万发炮弹,要知道当下的俄乌冲突,在漫长的战线上,乌军一天也不过才打出1万发炮弹,由此可见,当年的志愿军承受了多么大的炮火压力。
面对敌人随时随地倾泻而下、似乎总也打不完的炮弹,67军上下都在思考应对之策,还是一线战士率先找到了办法。
志愿军200师598团一个班驻守北汉江桥口山头的阵地,此地颇有战术价值,是美韩军重点攻击的目标,开战后敌军对此阵地的炮击就没停过。
这个班好几位战士都经历过闻名全国的冀中地道战,深知地道的军事作用,也都是土工作业的好手,他们上阵后,就一刻不停的往地下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敌军炮火非常凶猛,志愿军辛苦挖上一晚的工事,常常一个白天就被轰塌大半,但战士们毫不气馁,最后把两个防炮洞从底部挖通了,成了U字型坑道,敌军开炮时,战士们就躲坑道里,敌军步兵冲上山时,战士们就钻出来开火,效果非常好。
67军迅速推广这种战术.
67军来自华北野战军,本来就有丰富的地道战经验,很快就将这些经验与当前的战场情况融会贯通起来,战士们根据阵地地形,因地制宜,陆续修建起“Y型三洞口”“X型四洞口”“H型四洞口”“鸡爪型多洞头”等各种形形色色的坑道。
敌军火力凶猛,炮弹足以把山头表面轰得寸草不生,可火炮再凶猛,还能把山头打穿炸平不成?志愿军的坑道工事,迅速把美韩军队最为倚重的火力优势,给降了下来。
68军203师607团四连的反坦克小组,在李清云的带领下,巧妙利用敌方坦克的死角,悄悄地靠近到距离敌军坦克仅仅10米的地方。三人同时投掷出去反坦克手雷,成功炸毁了三辆敌坦克。
敌军试图逃窜时,他们迅速追击,又冲了上去。
李清云再一次用两颗手雷摧毁了一辆坦克,小组战士杨立波把爆破筒塞进了敌方坦克的履带中,也炸毁了另一辆坦克。最终,李清云的小组共击毁了坦克7辆,歼灭敌军30余人。在这场战斗中,李清云英勇牺牲,战后被追授一等功。
第67军当晚做了部署调整,但没能及时收缩次要阵地,加强重点守备,再加上二线工事及兵力部署薄弱,导致美军很快逼近金城以南东南的烽火山、轿岩山一线。
607团2营机炮连12班奉命配合4连,坚守月峰山前沿无名高地。
这个阵地是二营防御的最前沿。阵地前的一条公路从四连阵地中间贯通于敌我双方阵地。敌人出动多辆坦克掩护步兵连续向我军阵地冲击,企图攻占四连阵地,继而夺取月峰山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