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冷枪冷炮打活靶

在597.9高地的这33天里,张桃芳以436发子弹击毙和打伤敌军214人,平均2发子弹,击毙一个敌人,创下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由于这一突出战绩,张桃芳被授予志愿军总部特等功和“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同时还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一级国旗勋章。他曾使用的M1944莫辛-纳甘步骑枪,如今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展出。

既然叫“冷枪冷炮运动”,那肯定就不会只有枪没有炮了。只不过冷炮相比于冷枪,局限性还是比较高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火炮比较笨重,不宜快速转移,容易招致敌军的报复。

我军的炮手们很快就想到了对付敌人的办法,例如面对不动的坦克,敌人的坦克手多半不在坦克里,这个时候可以放开了打,先让敌人不敢登上坦克。如果敌人就在坦克里,那就在敌人可能活动的地点先校准试射,等到敌人出现的时候一击致命。

而“冷枪冷炮运动”的最高境界,就是冷枪冷炮协同作战。在当时的战场上,我们的冷枪手门最头疼的就是敌军的地堡工事,只要敌军缩起来不露头,那么我军必然是拿敌人没办法的。但是这些地堡能够防得住枪,可是不一定防得住炮。

所以我军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战法,就是炮先打,敌军的地堡一旦被击中,里面的敌人往往就要脱离地堡的保护四散而逃,这个时候我军的冷枪手们就有了充足的发挥空间,能够轻松的消灭敌军,两相配合之下便达成了“冷枪冷炮运动”的最高境界。

在今天,我们往往忽视了冷炮运动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因为冷炮手们的战绩相对来说的确没有那么耀眼。可是在“冷枪冷炮运动”的后期,敌军基本上都不敢露头了,冷枪手们的战果开始逐渐下降,这个时候是冷炮手们将敌军逼出了地堡,有效的提升了“冷枪冷炮运动”的效果。

到了52年8月,炮兵也加入歼敌的行列,60迫机炮和无后坐力炮专门负责500米2000米距离上的敌人、工事、车辆以及坦克。16岁的神炮手唐章洪,一门60炮打得神出鬼没。

自1951年4月随部队入朝参战以来,第15军45师135团炮手唐章洪,参与了上百次战斗,先后共击敌620余人,曾荣获一次特等功、两次一等功,是威震敌胆闻名全军的“神炮手”,他也是志愿军中个人歼敌数、立功次数最多者之一。

五次战役结束以后,第15军转移至中线后方谷山地区整训,清理整编。从1951年5月至10月,第15军先后补入兵员多人,像唐章洪这样一批勇敢又能吃苦的中江兵,最先进入到了这支劲旅,唐章洪被编入了第45师135团82追击炮连1班,成为了一名炮手。

在炮兵技术训练当中,唐章洪刻苦钻研,在多次的军事技能和实弹射击考核当中成绩均是优秀,被评为了“特等全能炮手”。在炮连主阵地,只能对敌前沿阵地寻找目标,一时难以取得战果,通过探索,他后来决定深入前沿阵地,在敌纵深寻找战机。

唐章洪和大家认真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机巧的打法,当时他们在448高地右侧的一个小山包上的高地反斜面设炮位,观察哨设在高地山脊前端与炮位有交通沟相连,同时按预案在离炮位40米外的空旷处设置假炮位以诱惑敌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待到天亮时,由班长充当观察哨,发现前方阳地村敌人正在搬运东西,唐章洪按事先测好的方位和射击诸元,在发射前10秒拉掉了假炮位埋设的手榴弹引爆线,然后发射炮弹,以假掩真。

“打着了!打着了!唐章洪,再补一发!”

班长在观察哨大喊,又一发炮弹装进炮膛,唐章洪跑过去抢过班长的望远镜一瞧,敌人已经是乱作一团,很快抬走两个人,跑了的不算,他们按规定记为毙伤敌人两名。

至此,按预案大家赶紧收拾火炮,刚钻进了防炮洞就听到了敌人打来了一排排炮弹的爆炸声,但敌人的炮弹全砸在了假炮位上,把地翻犁了一遍,唐章洪他们在防炮洞里乐的很。

从此炮1班的积极性大增,不断在537.7高地北山和448高地两处游动出击,冷炮累积毙敌42名,把敌人打怕了,敌人的人、车都不敢在白天出来了。

唐章洪总结出“六快?四不打”口诀,即“观察快、架炮快、瞄准快、修正快、发射快、撤退快、?太远?不打、瞄不准不打、没把握不打、算不好不打。”还独创了多种战术方法,将敌方的距离和方位标注在木牌上,敌人一旦现身,炮弹便精准地在其附近爆炸。他将这一战术称为“闲时准备忙时用”。

在冷枪冷炮运动中,他在65天内仅用73发炮弹就消灭了101名敌军。

美军被迫将阵地从山前转移到山后,哨兵也躲在碉堡里不敢露面,志愿军基本掌控了敌我阵地前沿的白天活动。战士们开玩笑说,这是将美军直接关进了“禁闭”。

与此同时,我军阵地则完全解放,活动范围大大扩展,行动更加便利。战士们甚至在阵地附近开辟了菜地,九个月的时间里,15军的阵地上共收获了172万斤蔬菜。这极大改善了伙食,增强了士兵的营养,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后勤压力。

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在驻守上甘岭537.7阵地期间,九个月内共歼灭敌军3558人,全军总计歼敌人,其中冷枪击毙的敌人占40%以上。他们打出的“狙击兵岭”和“狙击棱线”成为朝鲜战争中最为响亮的地名之一,这两个名字甚至被美国和南朝鲜的官方史籍沿用。美国还在1961年拍摄了电影《狙击兵岭》。

狙击英雄张桃芳和神炮手唐章洪的英勇事迹,激励了前线的每一支部队,一时间涌现出大批的神枪手和神炮手。例如,张桃芳的同班战友黄兴海,就击毙或重伤了超过百名敌人。

志愿军中的一些神炮手不甘心被步兵战友甩在后面,扛着轻炮登上山头,展开了世界军史上从未见过的“游动炮”射击战术。他们在山间四处游动,发现目标后立即开炮,随即迅速转移阵地。经过七个月的战斗,这些炮手共歼灭了将近九千名敌军。

其中一位名叫彭良义的19岁迫击炮手,凭借86发炮弹击毙了121名敌人,简直将这项任务当作了个人的乐趣。每天清晨,他都会扛着炮登山,哪个敌军不慎暴露目标,他立刻精准发射致命炮弹。

这位聪明的战士不仅擅长消灭敌人,还费尽心思消耗敌军的弹药。他用厚厚的草灰盖住手榴弹,弹弦系上一根长绳,打完一炮后,他远远地躲开,拉响手榴弹,引发爆炸,草灰漫天飞扬,不仅掩护了自己的炮位,还诱使敌军炮兵还击。

凭借这一招,他曾在一天之内击毙18名敌军,并消耗了敌军400发大口径炮弹。这可不是小数目,400发炮弹几乎等同于“联合国军”一个8门火炮连的弹药基数,需要十辆卡车才能运完。而一发大口径炮弹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一两黄金。

“冷枪冷炮运动”和“挤阵地活动”,使中国军队在僵持阶段,彻底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联合国军”的士气已经降到了谷底。一名投降的南朝鲜士兵透露:“我是新兵,老兵们告诉我,没事就乖乖待在工事里,不要随便出去,志愿军的冷枪非常准,瞄准你的头,就绝不会打到脖子上。”

这种大范围、低烈度的战斗方法,表面上看起来战果微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的战果相当惊人。如12军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消耗子弹5843发,歼敌2506名,自己伤亡11人,敌我损失比达到228比1。

第15军更厉害,在9个月的时间里,冷枪歼敌8000多人,自己伤亡35人,敌我损失比达到惊人的569比1。15军的一个连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狙杀美军第7师400余人,其中的一个连被狙杀了大半,剩下的人全部患上了神经衰弱,最后不得不撤出阵地,交由韩二师防守。

冷枪冷炮运动中,在“三八线”长达200多公里的阵地上,成百上千的志愿军狙击小组频繁出击,创造了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狙击作战。据不完全统计,从1952年5月至1953年7月,志愿军通过冷枪冷炮运动共毙伤敌军5.2万余人,敌我交换比高达1:570,这是现代战争狙击史上的最高纪录。我军有效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巩固了前沿阵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单从歼敌人数上看,超过了前四次战役的单场歼敌人数,相当于一二或三四两次战役的总和,和第五次战役相当。最关键的是,己方伤亡极小,弹药消耗极少。

范弗里特有种时间倒流的感觉,一切都好像回到了三十五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带刺铁丝网、地雷和一连串复杂的堑壕组成的纵深阵地,由炮兵和迫击炮构成的火力组织,侦察、巡逻和袭击……

这位美国将军内心焦虑不安。前线除了时不时爆发的小规模攻防战,和每日被中国狙击手冷枪冷炮打击带来的伤亡外,整条战线陷入了无所进展的对峙之中,士兵的士气也在不断下滑,更让他无法释怀的是爱子的血海深仇。

范弗里特多次提出要发起进攻,认为只有通过战争才能给军队带来活力。“粗手杖作战”“归乡作战”“筷子十六号作战”“筷子六号作战”,他接连制定了多个作战计划,,先被李奇微、后被克拉克一遍又一遍打了回去。

并不是李奇微和克拉克不想打,而是他们看得比范弗里特更远。他们十分清楚,中朝军队的阵地已难以轻易突破,贸然进攻不仅无法占到便宜,还无法在板门店的谈判桌上施加有效压力,最终只会徒增伤亡,毫无收益。

自1951年11月起,双方的激烈对峙持续蔓延,直至1952年7月。而此时,板门店的谈判会场也陷入了整个谈判过程中最为严重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