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盐法:积分制

大私!

大公?

刚才面对自己,苏闲毫无隐瞒的说出,其之所以说出《盐引论》,就是想报之前胡惟庸屡次针对他们的仇怨。

这是私怨!

而现在,听到苏闲说出那两个理由,朱元璋不知为何,或许是因为那一番数字,让自己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悸动。

也或许是真的是身为大明天子,肩上承担的……沉甸甸的责任。

“好一个把这些钱找回来。”

终于。

朱元璋徐徐开口,目光复杂,压抑住心中波澜起伏的情绪。

“单一个盐引制度,已经是穷尽国朝之力了。既激发起了商人的积极性,又填补了普通百姓去运送粮草的劳民伤财。”

“不论如何,此法目前都是变不了的。”

朱元璋说的也是大明的实情。

把给百姓卖盐的责任,交给商人,当然,商人是会在里面择取利润。但是相比较军国大事而言,这点利润,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让朱元璋一直在意的,其实还是私盐之利。

想到这里,他便继续说道:“还是谈谈私盐吧,你所谓的把钱找回来,其实就是涉及私盐吧?”

苏闲听到问题,先是看了看那边的火盆。

说实在的,如果现在是夏天就很好了,也用不到这种方式,看来还得再等等。

而面对朱元璋的疑问,马皇后和朱标的视线,也是紧跟着望来。

“对也不对。”

苏闲不答反问道:“如果是陛下自己来办,该如何掌控私盐的利润?”

要改变一个人的想法,直接把自己想的和盘托出,为下下策。

而是先将其自己的理论体系,彻底击溃,之后才能顺着这个豁口,逐渐的让其接受外来的理论体系。

而此刻,朱元璋并没有计较苏闲的问题,只是沉吟了一会儿,便直言道:“当然是加强惩治力度,敢于贩卖私盐的,根据其贩卖的斤两,判处杖刑、乃至死刑。这死刑上面还得分其它类别,比如活剐……”

朱元璋说起这些,那是滔滔不绝,毕竟大明的好多刑罚还是他拍脑袋想出来,再由亲军都尉府的人实施的。

只是他话还没说完,就被马皇后直接打断,“孙儿在这里,你说什么呢?”

朱元璋看向朱雄英,后者小脸巴巴的,黑白分明的眼睛里似有一片惊恐。

朱元璋这才道:“总之你清楚就行了,鞭打之上是杖刑,杖之上是流放,流放之上,是特别重大的私盐贩子便会判处斩立决。”

“有用吗?”苏闲似乎是真的疑惑。

朱元璋哑然但还是回答道:“还是有用的。”

说完这些,他似乎又想起来了什么继续说道:“当然,正如那盐引论上所言,咱大明地大物博。有交通便利的水路,也有山林众多的山路。”

“有些地方不是你严禁就行的,百姓也需要活。官盐进不去、甚至是没有足够利润去的地方,百姓也只有自谋出路。”

说到这里,朱元璋似乎有些感慨,“咱这些年,也用了好些办法,去迁移百姓。可故土难离的情绪谁都有,有些人那是真的宁愿葬在家乡,也不愿意迁移的。所以很多类似之地,甚至是自己找盐吃的。”

朱元璋这一番话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对于私盐,官府采取的虽然是严厉打击的态度,但很多情况下,却是不闻不问,也是力不能及。

矛盾而又合理。

苏闲沉吟片刻,才道:“看来陛下也清楚,私盐并非是想禁就能禁的,就跟之前的宝钞一样,如果百姓自己都愿意使用银两,甚至逼急了私下里以物换物,那么以现在地方官府的能力,实际上是毫无办法的。”

朱元璋点头。

“而盐也一样,百姓自己吃不起官盐,哪怕是在私下里,去山里找矿盐,找私盐贩子买私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民不告而官不咎。官府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真的去深入民间查探私盐。”

这也是正理。

“所以,解决私盐的办法,其实和宝钞的办法殊途同归。”

苏闲这句话说出后。

朱标似乎想起当即眼睛一亮。

“你是说,让民间百姓,如同接受宝钞一样,去接受官盐?”

“可是宝钞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而且还是在钱庄立起来之后才有了一丝成效,未来等新的宝钞发出去,或许成效会更大。”

朱标叹了口气,说出当下的实情,“但盐上,可没有这种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