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子苒被江珣派人护送回江府,他则带着牛家母子去了大理寺。
安顿好牛家母子后,江珣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皇宫,向圣上禀明最新的线索。
但是圣上却拒绝江珣的求见,只让金三宝告知江珣,一切按照圣意裁决。
江珣听完之后,默默退走,连夜就让人在天阙门外侧边搭建了一座台子。
次日一早,江珣便带着颜子苒来到大理寺之中,召集人手,赶往天阙门外做准备。
一早就要进宫朝会的臣子,看到天阙门外搭起来了这座台子,一个个都摸不着头脑,但知晓是大理寺的举动,便未曾开口询问。
至于景帝,虽然早已听说了江珣搭建台子的事,但也没往心里去,一切如常。
文武百官见景帝没有提起,他们就识趣的没有理会,只是静静地等着看看这次又要折腾出什么动静来。
江珣今日没有参与朝会,而是在朝会期间,登上台子。
早有大理寺的差役四处敲锣,传讯江珣奉圣上旨意,今日在天阙门外审讯御状一案。
诸多闲着没事的百姓,纷纷涌到天阙门外,观看江珣审御案。
遥想两年前,江珣敲登闻鼓,引得京中百姓争相观望,今日他又在此处审御案,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又充满了期待。
当年国子监的诸多文人学子,听到动静,立即呼朋唤友,再次聚集在台子下,双眼放光地看着江珣,等待着新一轮名垂青史的机会。
哪怕没机会载入史册,也要成为见证历史的一份子。
不过两个时辰的工夫,台子四周就聚满了人群。
而各方势力闻听消息之后,也都暗中派遣人来观望。
安国公府邸里,未上朝的安国公闻听消息后,只是淡淡地应了句:“哗众取宠,此事圣上已经定下了,他不过是照本宣科罢了,不足为虑。”
退朝后,才刚回到内阁的宋禹希和江政也听闻了,彼此对视一眼,而后笑笑不语。
景帝刚回到御书房,听闻此事,微微皱了皱眉头,对金三宝道:“你奉朕的旨意,前去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