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意见都极有见识。
谦虚、好学等各种赞扬之词如雨点般落在了李象的身上。
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长安城里。
现在好多人都在议论。
都在说皇帝的长子为人不错,大唐后继有人云云。
百姓们对深宫里面的事情不知道。
只知道李象是长子。
长子继承家业。
他们就固执的认为李象就是今后的太子。
李承乾也觉得儿子是真的长大了。
州府的折子李承乾会简单的过一遍,然后派人送到李象那里。
李承乾看了。
李象的确处理的不错,像是换了一个人。
进了府邸,李象抱着厚厚的一大摞折子直奔书房。
书房里,身材矮小的仆役看着奏章。
他慢慢的讲,李象慢慢的写。
崔家出来的人的确有些门道。
他们对朝廷的那一套摸的很清楚。
知道说什么样的话能最大程度上让大多数人都很喜欢。
里面还时不时的捧一下某个人!
“以后不要在朝堂里面说某个事情是请教赵国公后你悟出来的道理!”
“为什么?”
“衡山王你看,前日的所有折子陛下都用朱笔标了色。
唯有这个涉及长孙家的奏章见解里面陛下没有标红!”
小主,
“这会不会是父皇忘了?”
仆役笑着摇了摇头:
“不,这不是陛下忘了。
你看,这是去年十二月的。
这是今年正月初三的,这是上旬的……”
李象认真的看了看,忽然道:
“父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