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大队有自己的小学,里面负责教书的是大队特地选出来的知青,而在学校里学习的都是大队里的孩子。
小小的几间平房,组成了槐荫大队小学,槐荫大队重视孩子学习的不多,大家以前说的是饭都快吃不饱了,书又不能当饭吃,有什么可学习的,会写自己的名字就成。
大队以前也不够重视大队的小学,学校都是上午上几个小时课,下午直接不用去,就在家里帮着干点活挣点工分,至于能学到多少,那就看孩子们自己。
上辈子,这样的情况一直到知青返乡,谭媛回城都没有任何改变。
上辈子的谭媛觉得这样做也没什么问题,尊重他人命运,而这辈子的谭媛改变了想法,否则也不会做出给大队小学捐书的事,更不会提出展销会盈利抽出一部分捐给山区的孩子们买书本。
要是不读书,机灵的孩子们或许有别的出路,而不够机灵那些就只能背井离乡,做点苦力活养活一家人。
重生一回,谭媛总觉得不能只为了自己,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也要为了别人想想。
赵家跟大队很多人家不太一样,因为赵老汉的缘故,赵家一家人都对孩子们的学习十分重视,就连小小年纪的赵小四也会因为家里没钱不能上学感到难过。
不过好在有了豆干厂,赵家三个大人都在豆干厂干活,尤其是赵小四的母亲吴玉华,吴玉华是豆干厂的大师傅,这次大队分钱分粮,吴玉华绝对是靠在前边的那几个人之一。
分了钱粮之后,赵家将本来欠大队的钱还光还有不少结余,本来一穷二白就差去卖血的赵家日子一下子好过起来。
不过赵家几个孩子的生活跟从前还是没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除了最小的两个其他孩子都被送到了大队的小学读书。
上午的时候读书,下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挣工分,到了大队下工的时候,则是回家看书做作业。
知道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几个孩子都十分珍惜,只有在空闲的时间才会上山采果子,下河摸鱼跟大队同龄的孩子玩闹。
“谭姐姐,你要山上的板栗?要多少我家里还有,我全都给你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