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如唯一一次插手官员的事,那个官也是罪有应得。但奴谨记本份,再也没有理会过一切风风雨雨,只在皇上身边用心服侍。奴知道,这一切都是皇上给奴的,奴珍惜、感恩。”
“当皇后第一次以安王妃的身份出现在宫里时,奴一眼就认出了她是骆小姐的女儿。那眉眼,那神情,像极了骆小姐年轻时的样子,所以奴心中的天平不免偏了偏!奴其实也没做什么,他们根本不需要奴做什么。”
玉树将帕子浸时水里,慢慢绞干,再回来替永熙帝擦脸。
“皇上,您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不择手段,残害忠良,让这朝堂之上乌烟瘴气,让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为有皇上这样的皇帝,才有王有怀那样的贪官,贪官多了,风气就乱了,百姓就苦了。”
“而新皇和皇后,他们心怀天下,一心想要改变这混乱的局面,让南夏重新走向繁荣昌盛。奴想,要是奴迟活三十年,肯定不用过得那么苦吧!”
“奴虽只是一个小小的太监,但也懂得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所以,奴选择站在新皇这一边,因为奴也是千千万万百姓中的一个,奴也想,这天下人能过上好日子!奴小时没遇上这么好的时候,但以后,奴能看到日子越来越好!”
他将帕子拿开,看着永熙帝气得鼻歪眼斜的嘴脸,丝毫不以为意:“皇上,明日就是帝后大婚的日子,奴想,骆小姐在天之灵,肯定会很欣慰很高兴的!奴也很高兴呢!”
“皇上,您就好好的享天伦之乐吧!新皇肯定能让南夏变得更强大,更好的!”
钦天监选的帝后大婚吉日在四月初八。
楚瑾浔实现了他的承诺:江山为聘,万里飘红,普天同庆,大赦天下!
他终于娶到了他心爱的姑娘!
一年后,显荣帝楚瑾浔喜得嫡长子,取名楚睿渊。
第三年,显荣帝喜得嫡次子,取名闻瑞麟,承袭忠勇郡公之姓氏和爵位。
第五年,显荣帝喜得公主,取名楚悦宁。
显荣帝说,皇后太辛苦,如今有儿有女,不必再生了,他让御医配制了绝子药,自己喝了下去。
几年后,见中宫再无所出,有朝臣劝显荣帝广纳后宫,开枝散叶,多生龙嗣,以安社稷。
显荣帝直接自曝自己已服下绝子药,他只会有三个孩子。
而且,他不反对朝臣将家里的女儿送进后宫,来者不拒。但女儿进宫的朝臣,必须自己请辞,不得再入仕,连家族子侄皆不得再入仕!
这话一出,谁还敢再挖空心思把女儿送进宫啊?
他们送女进宫不过是想借裙带关系,让家族更上一层楼。
皇帝都服了绝子药,送进宫的女儿也不可能生下一男半女,未来储君之位只可能是皇长子的。
要是连自己的官位都保不住,而且连家族子侄的仕途都断绝了,那岂止是得不偿失?那简直是自取灭绝!
这下,谁也不提后宫要开枝散叶了。
朝臣们不动别的小心思,一个个在其位谋其政,专心于朝事国事,君臣同心,南夏的变化极大。
以往时不时就要来骚扰一番的北齐,这几年也主动递来了两国和平,共通商贸的国书。
由皇后推行的女学,也取得了极好的进展。
随着第一位女官走入朝堂,百姓们发现,原来女儿读书了也是可以当官的。何况,官学里男子入学要收束修,女子入学束修减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女儿送进官学读书识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永熙帝又活了八年。
他被照顾得很好,但他只有一个愿望,他要看楚瑾浔一切落空。
可这一切,注定不可能发生了。
他等啊等啊等,没有等来楚瑾浔暴毙的消息,只等来南夏越发强大,外邦臣服,听说北齐都递来和平国书时,他眼珠子都差点瞪出眼眶。
不是说,楚瑾浔久病伤了根本,大概已经不能人道了吗?可他为何还会生下三个孩子?
骗子,都是骗子!
说什么两年会死,就是骗他的吧?
可他当时受了骗,竟立了他为太子。
从他父皇到他,防了辅国公一辈子,可最后,皇位上坐着的,是辅国公的外孙!甚至,已经绝嗣的辅国公,现在还有了嗣,还是皇嗣!
玉树还是会不时地告诉他外面的消息。
可他的目光已渐趋呆滞,终于,他闭上了不甘又愤恨的浑浊无光的眼睛!
楚瑾浔共在位三十年,他与颜曦宁一起努力,虽不能达到颜曦宁所说的后世繁荣美好,但南夏,已经成为更好的南夏。
二十五年后,显荣帝禅位,太子楚睿渊登基,史官在史书上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夏显荣帝与皇后本纪》
显荣帝楚瑾浔者,乃永熙帝之嗣也。帝幼而颖慧,志怀天下。践祚之际,南夏宿弊纷纭,内则吏治朽坏、民生困蹙,外则强邻逼伺、边圉未宁。帝乃奋然振起,锐意革新,期兴邦国,以泽万民。
帝稔知税赋为邦本所系,旧制繁杂苛酷,民弗堪负,商旅亦为之蹇滞。遂力排群议,颁行新税之制,简汰税目,均平赋敛,民得苏息,农商渐臻熙盛。又念贤才乃兴国之要,遂大兴庠序之教,广建学宫书院,不拘出身贵贱,唯才是举,致四方贤能咸集朝堂,为南夏之兴注入蓬勃之力。
皇后颜曦宁,性贤良而具智谋,佐帝以仁德临御天下。后深悉女子亦能为邦国之干城,乃力倡女学,许女子入学受业,诵经习字,明礼达义,为国家育就众多贤媛俊才,女子才智自是显扬于世,朝堂亦有女官司职,各展其长,助于朝政之新变。
于农事,后谏帝重农桑,轻徭薄赋,奖掖垦荒,兴修水利,田亩得灌溉之利,岁谷屡丰,仓廪盈实,百姓安堵。于商途,则主通商惠工,蠲除诸多无理之商禁,奖掖贸易,商货辐辏,经济繁昌,远超往昔,亦为他国所不及,遂为邻邦竞相仿效之范。
文治之暇,显荣帝亦隆武功。帝整饬武备,强固边防,擢良将,训劲旅,军威大振。边疆有事,帝屡施方略,指挥若定,南夏之师威扬域外,屡却敌侵,保境安民,拓土开疆,四夷宾服,南夏之名播于遐迩,声威远震,邻邦莫敢犯焉。
帝与后相濡以沫,协心同力,共治南夏数十春秋。其御宇之时,南夏政通人和,物阜民丰,文运昌盛,武备精强,百姓熙熙,宇内晏然,开创盛世之隆景,功绩斐然,传颂后世,名垂青史,为后世之表范。时称“双圣同治”,其事迹亦激励南夏子民,孜孜矻矻,为邦国之繁昌不懈奋进,永延国祚,福佑千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