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从大千世界上来的,根脚有限,成不了混元金仙,也成不了准圣。
阐教看不上,毕竟,这些人上来之时只有太乙金仙修为,虽然在大千世界个个号称能镇压一切 。
但放在洪荒就有些不够看了,这些人大多被玉帝收拢,成为其助力之一。
一小部份被九天荡魔袓师收归已用,放在灵台方寸山修行,成了孙刑者的师兄,就比如孙刑者见到的樵夫,就是从一个小界,一个一个升上来的,可以说是毅力惊人,但根脚毕竟是小世界。
就算菩萨老袓堆了不少资源,大罗金仙初期已经到顶了,无法再进一步。
在洪荒,那怕你出身在洪荒,那怕你是一个凡人,若被人看重,只要资源够,大罗金仙可期。
大千世界,大罗金仙巅峰到顶。
中千世界、小千世界最高也就太乙金仙,像菩提老袓这样下血本的,少之又少。
这就是出身的重要性!
“本座的青牛、金角、银角二童子修为已达大罗巅峰,佛法东渡已是机智过人,可当首领!”太上老君忍不住了。
他弟子不多,除了玄都大法师之外,就是朱刚烈,道教弟子倒是不少,但个个不成器,拿不出手。
他的重心也不在道教上!
况且道教也不是他立的,而是后人根据他写的《道德经》,经过多年的发展,最后由玄张道陵创立。
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尊奉老子为教主,老子所着的《道德经》也被奉为经典。
张道陵在蜀地传播道教,传授正一盟威之道,并建立了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最终创立了道教的前身——五斗米道。
早期道教派别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相继出现,是道教活动和道教实体出现的标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道教教主张道陵在蜀中鹤鸣山修行悟道,创立五斗米道(天师道),尊太上老君为道祖,奉《道德经》为经典。
后来传子张衡,张衡传张鲁。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权,以五斗米教治民。
后来,曹操攻汉中,张鲁聚众而降,曹操厚待之,五斗米道得以保存并流传。
魏晋时期,对农民利用道教组织起义有了认识的统治者对民间的道教采取了利用和镇压并行的政策。曹操一方面给予张鲁及其子女臣僚优厚的待遇来笼络群众,一方面将张鲁及其教徒北迁来瓦解五斗米道的根据地,既让五斗米道的影响扩展到中原地区,又使其组织混乱、思想紊乱。
魏晋道教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分化和发展:
其一,道教被许多统治者接受,大批高级士族人士加入道教,出现了一些天师道世家。
其二,高级士族把他们的思想带到道教中来,促使了魏晋玄学的盛行,上清派、灵宝派出现并迅速发展。
其三,民间仍然传播着通俗形式的道教,并不断组织发动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