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军加快了进攻步伐,对于清国来说不是个好消息。
西路军继续向西控制江汉平原,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南路军的进军速度没有那么快,因为南方多山,道路难行。
不过在大汉海军的帮助下,大汉陆军能从各港口登陆,齐头并进之下,速度也不算慢。
十一月中旬,大汉军跨海进攻羊城,两广总督李翰章撤至南宁。
清军实在太拉胯了,即便是守城战,死掉几个人后就会全线崩溃。
即便凭借桂省的地形优势,清军也仅仅拖了一个月,一路上大汉军碰到的清军都是一触即溃。
十二月底,南宁城破,两广总督李翰章出逃,沿小路逃亡至贵省。
本来他想跑长沙的,但在半路上他就得到了大汉军已经攻占湘省的消息,转而向贵省逃跑。
往前几天,大汉军已经围困住了长沙。象征性抵抗一下之后,巡抚带着亲信跑了。
自此,华东、华中、华南被汤潇逸捏在了手中。
虽然还没有进行改造,不能立刻发挥价值,但也让清国失去了三大重要财税地。
“大人,咱们必须得停一停了,至少等新兵训练完成,或有人去接管治理。”
徐希颜忧心忡忡的看着汤潇逸。
大汉军已经占据了十一个省(琼州属于粤省管辖),打这些省伤亡和消耗都不大。
整体上清军对大汉军造成的伤亡,真没有因赶路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多。
但将兵力分散到是一个省,还要维持鲁省、华北前线、琉球吗军事存在,还要维持地方秩序。
他们手中的兵力是真不够,且被分的太散了。
甚至前线出现问题,只能选择撤军,而非固守。
“地方秩序需要重新组建,这需要时间去训练队伍,暂时没有人能接管。”
汤潇逸摇了摇头。
其实最优选不是训练一支警察队伍去接管城市,而是让军队就地转业。
因为汤潇逸要重构地方秩序,除了文职人员,更重要的是需要充沛的武力。
没有改革是不流血的,利益受挫的地方豪族地主们一定会反抗。
如果没有充沛的武力,那才是人间惨剧。
“对了,资金已经到位了,接下来将陆军扩充到一百万人。”
“注意军队的质量,即便是暂时招不满也不要滥竽充数,还有加快军官、士官的培养……”
随着地盘越来越大,需要的人手也越来越多。
一百万,百万大军,对于汤潇逸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没有足够的地方控制力量,要控制这一千多万平方公里,超过四亿五千万人口。
还要防备北方庞大的蒸汽压路机。
一百万军队,远远不够。
如果可以,汤潇逸想把陆军人数扩充到300至400万,但还是那句话,人手不足。
这次不说军官,甚至老兵都不够。
只能一步一步来。
“大人,有个消息,应该算好消息。”
刘一鸣气喘吁吁的跑进办公室,神情中充满疑惑。
“怎么了?沙俄帝国打过来了,还是东瀛联合舰队出动了?”
汤潇逸半开玩笑的说道。
“都不是,大人,刚刚电报局收到巴蜀荣县电报局的通电。”
刘一鸣把电报递给汤潇逸:
“荣县独立,成立大汉巴蜀军政府……”
这事儿汤潇逸有印象,大革命时,第一个扛起大旗的就是荣县。
正是因为荣县,和保路运动会清国才会把鄂军调往巴蜀,镇压起义。
进而造成鄂省空虚。
这算什么?
历史的修正作用?
但三镇现在在他手上呀!
“这个大汉巴蜀军政府向我们发了电报,说要一起推翻清国,恢复华夏河山。”
刘一鸣不知道汤潇逸复杂的心情,继续说着,
“但问题是巴蜀不止一个声音,光起义规模可观的,就有榕城、盐城、山城三处,其余如酒城也颇具规模。”
“现在巴蜀乱成了一锅粥,我们是不是介入一下?”
刘一鸣知道汤潇逸的想法是尽可能保存各地方的元气,所以才有这个说法。
刘一鸣不太理解这一点,因为他做地方主官也就做了一两年,而且重心依旧在工业建设上。
但他知道汤潇逸重视,那就够了。
巴蜀乱起来,地方注定会元气大伤,这是汤潇逸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