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唔....理解了,但并不透彻

崇祯太子 无原盒 2326 字 1个月前

在他想来,若是击退鞑子,恢复生产自然是排在第一位的,顺着这个思路,他就一直想了下去。

什么收拢流民、准备种子工具之类的事都不在话下,只要局面稳定下来,大抵也就只需旬月功夫。

可当他想到该如何安置这些义军之时心里却犯了难。

名义上来说,皖南的义军虽都是相应金声起兵,但细论起来里面却也分了数路。

旁的都不需多提,光是义军成分极其复杂这一点就让金声在思量如何安置时生出了一脑门子官司。

失了家园的普通百姓、各方大族的家仆杂役、逞强斗勇的绿林好汉、没了统属的散兵游勇,若不将这些人安置妥当,说不得须臾之间又是民变的根由。

其实想到这里时,金声虽然觉得事情颇为复杂,但也只觉得太子殿下是让自己未雨绸缪,莫在这个过程之中生出什么乱子。

可当他将问题想得再深一些时,却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莫看皖南起兵不过月余功夫,但每支义军的大小首领在当地却也能算是土皇帝了。

若真有人因尝到了权力的滋味而生出旁的心思,那么对义军的安置还会如想想中那么顺利吗?

到了这里,有关于义军的安置,在金声心里已然成了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

可谁曾想,常冠林那一句“兵为将有”却让此事在他心里的分量又重了数成,甚至都已排到了恢复生产的前面。

小主,

这一支支队伍可都是大小首领凭着自己的能力拉起来的,这般情形可不就是兵为将有吗?

若真由着他们发展下去.................

“臣斗胆,请殿下准义军士卒于战后回乡。”

遣散!

趁着各军还未成势就赶紧遣散!

作为一名文官,作为一名久在朝中的文官,哪怕这些义军之中包括了自己费心拉起来的队伍,但金声却还是在想到这些之后坚定地认为,该早早将其遣散。

实话实说,这年月的文官对义军这种不在体制之内的武装力量是充满警惕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就算清军已然占了江南,兵锋越过江西直逼湖广,但文官们也并未因局势艰难而对其有多少信任。

由此,也便让不少人直接对明廷寒心,进而使反清斗争日渐消沉下去。

对这一点,朱慈烺自然是知道的,他当然也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皖南义军来个卸磨杀驴。

“回乡的事需凭各人意愿,切不可强求。”

待听到金声之言后,朱慈烺便明白他这是理解了自己的意思。

唔..........但并不透彻。

他若真想卸磨杀驴,待到战后以功赏之名将各个首领聚到一起便是,又如何会委婉地提醒金声这个最大的义军头子?

所谓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为寇仇。

这话虽是文官们编出来忽悠皇帝的,但却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譬如朱慈烺那便宜老子,对待臣下时真能称得上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当然,这里面自然有被大臣忽悠得不敢相信他们的因由在里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明落得如此局面,崇祯的刻薄寡恩却也占了些分量。

所以,朱慈烺在行事时便特别注意这个。

哪怕对某些人、某些势力完全可以直接处理,但也要让他们搞到天怒人怨,不得不杀的地步。

“义军于此战之中贡献极大,有功将士朝廷自会不吝封赏,但关于去留的问题还需凭各人意愿,本宫却也不能替他们做了主张。”

话音落下,金声不禁又看了眼太子殿下,待他见到殿下面上毫无作伪的迹象,这才躬身一拜:“殿下仁厚,真乃朝廷之福,万民之福!”

“莫提这些,我估摸着多铎也不会在宣城停留多长时间,待其退后我想见见各支义军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