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图已穷,匕呢?

崇祯太子 无原盒 2451 字 1个月前

只是.............

“代天牧民。”

就当原本热热闹闹的大堂因此番争论而显得有些沉寂之时,朱慈烺的声音终于传入了所有人的耳中。

自黄锦之言吐出,到现在不过三两个呼吸而已,但朱慈烺却已通过其言想明白了广东本地势力的真正意图。

万历(神宗)年间,在菲律宾发生了针对明人的大规模屠杀。

事后,西班牙人害怕大明追责,所以西班牙政府派了两名使臣来华辩解,并准备以一定代价换取大明的谅解。

可面对子民被外人屠杀,万历朝廷竟表示:“海外争斗,未知祸首;又中国四民,商贾最贱,岂以贱民,兴动兵革?又商贾中弃家游海,压冬不回,父兄亲戚,共所不齿,弃之无所可惜,兵之反以劳师。”

至此,南洋对华人的屠杀就从偶发变成了有计划、有规律的蓄谋,并一直持续了数百年,直至后世大国真正崛起之后才有所收敛。

所以,这些海商真正想要的就是“以广州知府的名义发函”。

在旁人想来,一封破信能起到什么作用?

但朱慈烺却知道,广州知府衙门在西洋人的眼中亦代表大明朝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切莫以为大明已近末路,这块招牌便起不了什么作用。

当年劫掠成性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初占澎湖,福建官府只用了一番交涉便是其退去,其后荷兰意图与葡萄牙、西班牙争夺对明贸易,并准备用武力打开大明国门。

可最终几番交战,荷兰人终还是不敌败走。

再加上其余几家在与大明水师的交战之中并没有占得上风,所以哪怕大明已陷入内乱,自顾不暇,但于西洋人眼中大明官方的“照会”却也并非毫无分量。

“商贾虽居于四民之末,但仍是我大明子民,本宫.........”

话音又出,在场士绅皆面露喜色,但陈子壮却脸色一变直接出言打断了朱慈烺的未尽之言。

“殿下慎言!大明不管海外之事,此乃神宗皇帝亲自定下,您..........”

“陈先生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本宫曾看过神宗实录,当年那帮弗朗基人竟谎称遭了屠戮的大明百姓乃是倭寇,由此神宗才会定下此事。”

话音落下,各人自是诸般表情浮于面上,可才报了一箭之仇的朱慈烺却又乘胜追击接了一句:“陈先生,你看堂中诸位,又有哪个像是倭寇?”

君子欺之以方。

若换做嘉靖朝时,陈子壮大抵会随便提一个海商出来,可自隆庆开关之后,这买卖便越来越没有做头,倭寇的消息也就甚少出现在人们耳中。

再加上朱慈烺搬出了神宗实录,两相叠加之下他陈子壮却也只能应道:“原来如此,却是老臣孤陋寡闻了。”

待见陈子壮认了,朱慈烺却也不再纠缠,待见诸人都将希冀的目光投向自己,他才从椅中站起,高声说道:“先前三位老大人皆有所遮掩,但我大明正于内忧外患之中却是谁都晓得的。”

话音落下,本还以为太子殿下会顺着黄老大人所言往南洋发函的广东士绅顿时于心中生了些失望。

长江以南虽被深入江西的清军一分为二,但于海商而言,通些消息却也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在得知江浙有人试图促成朝廷再通海路之后,广东这海商云集之地自然也就变得蠢蠢欲动起来,只是广东毕竟远离中枢,这蠢蠢欲动也便只能欲了。

天可怜见!

因着那靖江逆王之事,受了近百年江浙压制的广东终有了能够直面朝廷决策者契机,若能占得先机,广东必定能够在海贸之事上彻底压制江浙。

谋划此事的人非常清楚,凭大明现在的情况不可能为了他们做出太过强硬的动作,所以其人便稳妥地只求殿下能够以官府的名义给西洋人去上一份信函。

至于旁的...........却还需依情势变化而定。

可谁曾想,太子殿下虽以极其巧妙的方式否了神宗祖制,但临到最后却将困难摆了出来。

这般情形,他们又怎不知殿下是不想再生事端?又怎能不感到失望?

“可本宫代天牧民,又怎能坐视子民受到屠戮?

顾元镜,明日便以藩台衙门名义往南洋发出函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