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朝堂之上,气氛和融,井然有序。
若与大夏朝堂相比,简直有云泥之别。
兵部尚书神色恭谨,率先上前一步,拱手行礼,
声音洪亮而沉稳:“启禀皇上,
苏睁将军近日发来的奏折已呈至御前,
不知皇上有何指示?”
皇帝微微颔首,目光扫视群臣,
沉稳下令:“来人,将苏将军的奏折分发下去,
诸位大人传阅一番,而后共同讨论,各抒己见。”
不多时,内侍们便将奏折依次递到大臣们手中。
一时间,朝堂上众人或低头默读,神色专注;
或微微皱眉,若有所思。
待传阅完毕,礼部侍郎率先出列,躬身奏道:
“禀告陛下,苏将军所奏边境之事,微臣以为可行。”
众人听闻,纷纷将目看向了礼部侍郎。
而他却不受丝毫影响,继续补充说道:
“其一,大夏敌军在钱粮、资源等方面弱于我大周,
若我朝以五十万大军压境,
围而不攻,静待时机,势必令其紧张。
其二,若其不予理会,
我军便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其边境防线。
一旦其边境有失,我军则可长驱直入,彻底收复我大周领土。”
此言一出,群臣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户部尚书紧接着回应:“礼部侍郎大人所言极是,
微臣亦有几点补充。
据多方证实,大夏朝廷目前内部极为混乱
,京城几大家族内斗不止。
若我军长期对其施加巨大心理压力,
届时大夏朝廷必然人心惶惶,不战自乱!”
武将出身的左将军也按捺不住,向前一步,
声如洪钟:“户部尚书大人,还漏了一点。
若大夏敌军长期驻扎边境,必然给周围州府造成供养压力,
届时大夏京城三大世家必然心生埋怨,
互相推诿责任,甚至可无限放大他们之间的矛盾。”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不禁大笑起来,就
连大周皇帝也在摇头微笑。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执己见,却又不失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