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百年前的响堂铺街上

站着 作者qfr李青云 1305 字 15天前

民国十六年,也就是丁卯兔年,古历五月初三,恰好是我茄子坳七姑父麦冬十二岁生日的那一天,龙城县三十七都丰乐乡响堂铺街上,跨过西阳河上的丰乐老石桥,春园高级中学的校长阿魏先生,一大清早,戴着绸面做的瓜皮形的锁顶帽子,穿着一件绣有暗红色圆型福字寿褂子,左手摇着一把油光发亮的纸扇子,迈着四平八稳的老生步子,逢人就喜欢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将上嘴巴皮上,花白色的八字胡子,反方向朝往鹰钩鼻子下面的人中皮处搓弄,将人中皮挤成狭长而幽深、干涸而带褶皱的小溪流。悬而又悬的是,幸他老人家有个瘦长而稍为隆起的鼻骨架子,托住同样瘦长腿的小圆形的眼镜片子,不然的话,叫老夫子怎么寻找乡间的阡陌野径呀。

晨间的袅袅炊烟,从高高低低匍匐在大地上的茅草房子上浸出来,渐渐升起,渐次散开,变淡,消失不见。

有炊烟的地方,标志着还有神形漠漠的人类生活着。伴随人类生活的狗、鸡,从土砖墙故意掏出的洞里钻进去,各自欢欣。公鸡这懒家伙,不仅不生蛋,走路还要母鸡轮流背着走。这又标志着,豢养动物的清欢,何尝不是人类的延续。

阿魏先生走到响堂铺街上的十字路口,碰到开生熟药铺的盟兄厚朴先生,按照流行几千年的习俗,两个人都是双手抱拳,深深的弯下腰去,互施一礼。

我大姑母金花家养着那条红鼻黑毛的半架子大的狗,不知道从哪个鬼旮旯里钻出来,朝阿魏先生狂吠着。

老古板人说,人随风水走,狗随屋场转。家里出恶人,养的狗是恶狗;一家子老实本分人,养的土狗子,也是一副阿弥陀佛的样子。

响堂铺街上的厚生泰药房,中间隔着一家王麻子铁匠铺,便是我大姑母金花的家。金花的婆婆,坐在大门口杉木板铺的走廊上,正摇着手轮纺纱车,纺着棉花线子。

听得狗叫声,老婆子本能地朝家的四周瞧看,扯着嗓子,大喊着:“公英,公英哎!你这个野婊婆子生的,疯到哪里去了?快把褡子唤回来!”

黑狗子,叫褡子,全名叫钱褡子。整个西阳塅里,有一句老话被捧为真理:猫来穷,狗来富。钱褡子本来是一条流浪的小野狗,四岁半的公英抱回家的,公英喜欢不得了。五十多岁的老太婆,好歹都是为这个家好,图个吉利,同意收留这条小狗狗。

老太婆多次告诫儿子常山、儿媳妇金花和小女儿,唤狗时,千万别叫钱褡子,唤褡子就行。若是把钱唤跑了,这个家不旺相了,你们如果乱叫钱褡子,看我手中的牢骚把子,敲不敲烂你们的贱骨头。

唉!世道衰落,莫奈其何。子孙们的翅膀尖子硬了,不肯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哟。

四岁半的小女孩子公英,尖叫一声:“褡子,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