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世民最初是犹豫的,可经科举过后,他的心定了下来。
一是因,李承乾有一个皇帝该有的心,看的深看得远,同时,心也够硬够深够狠。
天子的内核,是政治,一个政治家,所有的道德公理,都该以利益为出发点,这一点,李承乾比李治,甚至比他都强。
二则,李承乾将李泰推了出来,除却是需扶持起他与李治打擂台,更深层次也是种态度,他在表明,他不会对李泰如何,李四郎,即是手足的代表。
这种表态,十分有诱惑力,打消了李世民所有顾虑,天平,正是从那一刻起开始倾斜。
李治,也正是从科举过后,越发的急躁癫狂,他做了许多事,李世民不瞎也不聋,大多都是知道的。
去草原上招募突厥人, 让人隐姓埋名的去参加科举,在宫中各处安插眼线,隔三差五的往冷宫去...
这些,李世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太子,功勋元老,想要将他们拔起,就得让他们先犯错。
聚沙成山,聚水成川,大错都是从小错累计的。
李世民一直在等,等李治,等长孙无忌,犯下滔天大错。
那晚,长孙家的人连夜出城,绕了好大一圈,然后往辽东去了。
李世民收到了暗报,然后,翻个身继续睡了,还是放任,只是,让皇帝没想到的是,最后的代价会那么惨重。
李靖,也有着私心,这使得事情,稍稍脱离了掌控,不过,惨重的代价,也标志着错误的严重性。
百骑,一直在搜寻那幕僚之子,只要找到他,那么就有了由头。
李世民的打算,也是来一个‘颠倒黑白’,只要收拾掉长孙无忌,便将一切都推到他的身上,以此将李承乾洗白。
皇帝做了很多准备,可搜寻的那人,迟迟找不到,李世民只好将希望寄托在御驾亲征上。
他要去辽东,亲自去会会那王刺史,要能从他身上打开突破口,一切也就简单了。
可长孙无忌,也确实老谋深算,这一局中,他算棋高一着。
万幸,还有李承乾的布置,不断地刺激他,不断地触及核心利益,父子两人联手,将他一步一步逼到退无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