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1章 我反对

干煸梅豆,红烧茄子,辣味熬鱼,炒老豆腐,以及一份丝瓜蛋汤。儿子回家,韩宝城特地去买了一条花鲢,因为韩东爱吃鱼。赵慧兰做的‘辣味熬鱼’那是一绝,虽然不是任何菜系菜谱上的名菜,但经过母亲独特手法烹制之后,辣味入木三分,又不损肉质鲜美,尽管后世吃遍了川湘菜系各种辣味鱼,但始终不能与母亲烹制的那道菜媲美。母亲去世后,这道菜算是失传了。

时隔多年,韩东居然又吃上了这一口,幸福地眼泪都要出来了。

大姐韩晴去读大学了,弟弟韩小北和妹妹韩小蕾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两个人都住校,要周末才能回来,晚饭就他们三个人吃,没人跟韩东抢,所以他放开膀子狂吃,口中悉悉哈哈的,也不嫌烫嘴。

看韩东狼吞虎咽那个劲儿,夫妻俩面面相觑。

孩子在学校饿了几天啊这是?

“慢点吃,别烫着了。”赵慧兰温声细语地劝诫。

“好吃,太好吃了。”韩东哽咽着,一边吃,一边流泪。。

父母以为他是辣哭的,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明白。

吃完饭,一家人围坐在吊扇下面聊家常。有很多话,韩东现在没法说,比如说高考志愿他不会再报师范院校,比如说他存折里有几十万,比如说他准备明天去炒辣椒。和父母聊的都是轻松的话题,让他们开心为主。

前两年是韩东的叛逆期,整天在外面瞎混,也不好好读书。这让韩宝城夫妇心急如焚。高二暑假,母亲和儿子有过一次很深刻地交流,她告诉儿子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告诉他因为生了三个孩子,自己失去了什么。嫁给父亲,她并不后悔,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出人头地,只要孩子出息了,她的付出便有价值。

韩东听进去了,所以进入高三便走上正轨,和其他同学一样玩命复习。儿子没有了前两年的戾气和自负,不再和父亲争吵,而是想着法子逗父母开心,最关键的是他终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了,这让赵慧兰非常欣慰。

闲谈之中,父亲说到的一件事,引起了韩东的注意。

镇上成立了一家缫丝厂,正号召全镇农户种桑养蚕,增加经济收入。当时镇上为了带领群众致富,制定了“‘二白’经济、振兴石港”的政策,一白是指‘白果’,学名银杏,这第二白,就是指‘蚕茧’了。